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备尝艰苦(备尝艰苦)  拼音:bèi cháng jiān kǔ
历尽艰难困苦。如:「备尝艰苦所换得的幸福,总让人格外珍惜。」也作「备尝辛苦」。
《国语辞典》:步履维艰(步履维艰)  拼音:bù lǚ wéi jiān
形容走路非常吃力。如:「自从上次摔伤以来,我现在是步履维艰,需要别人扶著才走得动。」
分类:走路吃力
《国语辞典》:创业维艰(创业维艰)  拼音:chuàng yè wéi jiān
开创事业是很艰苦的。如:「创业维艰,守成亦难。」
《國語辭典》:国步艰难(國步艱難)  拼音:guó bù jiān nán
国家处于困难危急的情况中。《旧五代史。卷五八。唐书。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帅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國語辭典》:蒿目时艰(蒿目時艱)  拼音:hāo mù shí jiān
忧虑世局、时事而内心难安。《孽海花》第三○回:「先本是台湾的臬台,因蒿目时艰,急流勇退。」
《漢語大詞典》:狼艰狈蹶(狼艱狽蹶)
比喻处境困苦窘迫。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自 乾隆 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参见“ 狼狈 ”。
《國語辭典》:狼狈(狼狽)  拼音:láng bèi
1.二种兽名。狈是一种似狼的动物,它的前二足短,后二足长;而狼则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狼与狈常相互搭驾走路或偷袭牲畜。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六。毛篇》。比喻彼此勾结,相倚为恶。如:「狼狈为奸」。《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犹豫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
2.一说狈为「跋」的讹字。狼跋指老狼前进则踩到自己下巴垂下的肉,后退则绊到自己的尾巴而跌倒。见《诗经。豳风。狼跋》。比喻情势窘迫,进退两难。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比喻身心困顿疲乏。如:「狼狈逃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三出:「奴家自从婆婆死后,万千狼狈,谁知公公病又将危。」《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狈至此。不知几时可以勉强就道?」
《國語辭典》:艰苦卓绝(艱苦卓絕)  拼音:jiān kǔ zhuó jué
卓绝,超过一切。艰苦卓绝形容极端艰难困苦。清。方苞〈刁赠君墓表〉:「习斋遭人伦之变,其艰苦卓绝之行,实众人所难能。」
《漢語大詞典》:艰难竭蹶(艱難竭蹶)
生活困苦,难以自立。竭蹶,力竭颠仆。喻生活难以维持。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此种农民,每年劳动结果,自己可得一半。不足部分,可以种杂粮、捞鱼虾、饲鸡豕,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勉强维持生活,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
《漢語大詞典》:艰难困苦(艱難困苦)
处境困难,生活艰苦。 清 李渔 《巧团圆·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纔与他完姻缔好。”《歧路灯》第八六回:“这日子穷了,受过了艰难困苦,也就渐渐的明白过来。” 毛泽东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漢語大詞典》:艰难曲折(艱難曲折)
困难和周折。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的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
分類:困难周折
《國語辭典》:艰难险阻(艱難險阻)  拼音:jiān nán xiǎn zǔ
比喻遭受的艰险困难。《周书。卷一七。梁禦等传。史臣曰》:「梁禦等负将率之材,蕴骁锐之气,遭逢丧乱,驰骛干戈,艰难险阻备尝,而功名未立。」也作「险阻艰难」。
《高级汉语词典》:艰啬
匮乏
《高级汉语词典》:艰息
缺儿少女
《漢語大詞典》:艰苦朴素(艱苦樸素)
吃苦耐劳,勤俭朴实。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十:“我们首先上的一课是艰苦朴素的作风。”
《漢語大詞典》:艰苦奋斗
不怕艰难困苦,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