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2,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物华
天时
化工
自当
自明
自如
两行
自合
天籁
自见
萧散
一川
天成
自高
真宰
《國語辭典》:物华(物華)  拼音:wù huá
1.美好的景物。唐。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诗:「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花樽恋物华。」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2.万物的菁华。
《國語辭典》:物华天宝(物華天寶)  拼音:wù huá tiān bǎo
万物的精华,上天的宝物。比喻极珍贵之物。唐。王勃 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分類:精华宝物
《國語辭典》:天时(天時)  拼音:tiān shí
1.天地四时运转的法则。《书经。盘庚中》:「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礼记。中庸》:「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2.自然有利的时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3.气候。宋。杨万里 夏日杂兴诗:「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儒林外史》第一回:「此时正是初夏,天时乍热。」
4.时候、时间。《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閒步。」
《國語辭典》:化工  拼音:huà gōng
1.自然造化而成。唐。元稹〈春蝉〉诗:「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宋。苏轼 浣溪沙。惭愧今年二麦丰词:「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馀力染夭红。」
2.藉著应用化学的反应所经营的工业。参见「化学工业」条。
《國語辭典》:自当(自當)  拼音:zì dāng
自然应当。如:「既知过错,自当悔改。」也作「自应」。
分類:自然应当
《漢語大詞典》:自明
(1).自我表白。《楚辞·九章·惜诵》:“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人或毁曰:‘ 不疑 状貌甚美,然独无柰其善盗嫂何也!’ 不疑 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汉书·外戚传上·孝武卫皇后:“ 卫后 立三十八年,遭巫蛊事起, 江充 为姦,太子惧不能自明,遂与皇后共诛 充 ,发兵,兵败,太子亡走。” 三国 魏 曹操 《述志令》:“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 周公 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宋 王安石 《再辞同修起居注状》之五:“若令言者谓臣要君以伪,臣诚无辞可以自明。”
(2).自然明白。 宋 王安石 《不诂自明》诗:“ 仓頡 造书,不詁自明。” 宋 程颐 《代彭思永上英宗论濮王典礼疏》:“则是非之理,昭然自明,不待辨论而后见也。”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三节:“要把敌人的根据地变为游击战争的根据地,非战胜敌人无从实现,这是自明之理。”
《國語辭典》:自如  拼音:zì rú
1.如常不变,保持常态。《史记。卷一○三。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李广》:「会暮,吏士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2.自在,不受拘束。《红楼梦》第六二回:「倒是让妈在厅上歪著自如些。有爱吃的送些过去,倒自在了。」
3.流畅顺利,不受阻碍。如:「操作自如」、「运用自如」。
《漢語大詞典》:两行(兩行)
(1). 庄子 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郭象 注:“任天下之是非。”
(2).两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注:“故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义,所以两行。”
(3).两者一起施行、实行。新唐书·吕諲传:“始在 河西 ,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
《漢語大詞典》:自合
(1).自应;本该。 宋 陆游 《落梅》诗之二:“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明 刘基 《孤儿行》:“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四:“ 倢伃 怨较 昭君 怨,自合清才让 令嫻 。”
(2).自然契合。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國語辭典》:天籁(天籟)  拼音:tiān lài
1.自然界的声响,如风、雨、禽、兽声等。《庄子。齐物论》:「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唐。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诗:「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
2.比喻诗文浑然天成、不经雕饰,而得自然之趣。唐。陆龟蒙 奉和袭美酬前进士崔潞盛制见寄因赠至一百四十言诗:「清词忽窈窕,雅韵何虚徐。唱既野芳坼,酬还天籁疏。」《品花宝鉴》第五四回:「这纯是血性语,几于天籁。香山诗当以此为第一。」
《國語辭典》:自见(自見)  拼音:zì xiàn
自我炫耀、表现。三国魏。曹丕 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
《國語辭典》:萧散(蕭散)  拼音:xiāo sǎn
1.閒散。《新唐书。卷一七三。裴度传》:「度野服萧散,与白居易、刘禹锡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
2.离散冷清。《文选。潘岳。哀永逝文》:「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漢語大詞典》:一川
(1).一条河流。《汉书·沟洫志》:“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豫章水 出 赣县 西南而北入 江 ,盖控引众流,总成一川。”
(2).一片平川;满地。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 唐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诗之一:“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宋 贺铸 《青玉案》词:“试问閒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元 赵显宏 《满庭芳·耕》曲:“耕田看书,一川禾黍,四壁桑榆,庄家也有欢娱处,莫説其餘。”
《國語辭典》:天成  拼音:tiān chéng
1.自然所成就的,非人力可及。《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史臣曰》:「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闇与理合,匪由思至。」《南史。卷七二。文学传。丘灵鞠等传。论曰》:「蕴思含豪,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
2.后唐明宗的年号(西元926~933)。
《漢語大詞典》:自高
(1).自然高大。庄子·田子方:“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唐 魏徵 《论治疏》:“又天居自高,龙鳞难犯,在於造次,不敢尽言。”
(2).自傲;抬高自己。后汉书·袁绍传:“性矜愎自高,短於从善,故至於败。” 宋 陈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书》:“后生小子遂以某为假 伯恭 以自高,痴人面前真是不得説梦。”《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殷 家女子倒百般好,只有些儿毛病,专一恃贵自高,不把公婆看在眼里。”
(3).犹自重;自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虽弘道自高,恶为洁饰,而容貌闲美,即之温然。”
《國語辭典》:真宰  拼音:zhēn zǎi
1.天为万物的主宰,故称天为「真宰」。《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唐。杜甫〈剑门〉诗:「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
2.真实自然的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情采》:「真宰弗存,翩其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