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音撇
按基准音的自然比,用不同方式调谐一个音所产生的音调误差(不应大于80∶81)
自然音阶中较大一个全音和较小一个全音之间的频率差,相应的频率比为81/80
《國語辭典》:吟风弄月(吟風弄月)  拼音:yín fēng nòng yuè
1.诗人吟咏的内容多涉及风花雪月的情景,故称诗人吟咏为「吟风弄月」。《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周敦颐传》:「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元。张养浩普天乐。看了些荣枯〉曲:「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后亦用以讥讽诗人吟咏不切实际,作品内容浮滥空虚。也作「吟风咏月」。
2.形容诗人的閒情逸致。也作「吟风咏月」。
3.有鄙薄之意。后世少数人行为偏差,加以「风月」二字又从美景,转而含有男女欢爱之意,遂使此语充满鄙薄之意。
《漢語大詞典》:游山玩水(遊山翫水)
见“ 游山玩水 ”。
分類:游山玩水
《國語辭典》:著手成春  拼音:zhuó shǒu chéng chūn
本指作诗下笔自然,呈现生机盎然的气象。语出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后常用以称誉大夫的医术高明,能治瘉沉痾。也作「著手回春」。
《漢語大詞典》:运掉自如(運掉自如)
谓运用和回旋都非常熟练自然。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五三:“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甚辨。”
《國語辭典》:运用自如(運用自如)  拼音:yùn yòng zì rú
自如,活动时毫不受阻碍。运用自如指依著事物特性灵活应用,而能操控自如,不受阻碍。
《漢語大詞典》:纬度地带性
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也按纬度分布。
《漢語大詞典》:望天田
指无水源,仅靠自然降水耕作的田。《人民日报》1972.10.14:“为了把三百多亩望天田改为旱涝保收田……提出要在 溪南河 建一座拦河坝的计划。”《历史研究》1975年第6期:“由于有了电,全县……打了四百多眼机井,建起了一百多座抽水站,使三万多亩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
《國語辭典》:土木形骸  拼音:tǔ mù xíng hái
原指泥塑木雕等缺乏灵性的人物。语本《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形容人不加修饰的面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晋书。卷四九。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凤之姿,天质自然。」
《漢語大詞典》:无名之朴(無名之樸)
亦作“ 无名之璞 ”。
(1).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唐 元稹 《镇圭赋》:“苟能据於道而依於德,亦可以执无名之璞而逍遥乎大庭。”
(2).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晋 傅玄 《赠扶风马钧序》:“又 马氏 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
《漢語大詞典》:无为而成(無爲而成)
谓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礼记·中庸》:“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孔颖达 疏:“无所施为而道德成就。”亦作“ 无为自成 ”。 汉 徐干 中论·考伪:“物者春也,吐华夏也,布叶秋也,凋零冬也,成实斯无为而自成者也。”
《漢語大詞典》:无为之治(無爲之治)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红楼梦第五六回:“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他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参见“ 无为而治 ”。
《國語辭典》:无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唐。张谓〈虞帝庙碑铭。序〉:「于斯之时,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兽鱼鳖,众乎咸若,无为而治,其圣也欤。」
《國語辭典》:无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唐。张谓〈虞帝庙碑铭。序〉:「于斯之时,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兽鱼鳖,众乎咸若,无为而治,其圣也欤。」
《國語辭典》:谈笑自若(談笑自若)  拼音:tán xiào zì ruò
在紧急情况下,仍如往常一样谈话说笑,态度自然。《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三国演义》第八回:「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慄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也作「谈笑自如」。
《國語辭典》:贪天之功(貪天之功)  拼音:tān tiān zhī gōng
将自然成功的事情据为自己的功劳。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后用以指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宋史。卷三四五。刘安世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徼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