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吏胥  拼音:lì xū
官署中掌理案牍的官吏。唐。白居易〈和除夜作〉诗:「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二。贞烈墓》:「从而邑之恶少年,与官之吏胥皂隶辈。」
《韵府拾遗 屑韵》:胥悦
吴仲舒南风之薰赋言而履之万国称庆动而法之千寮胥悦薛士隆唐风赋审舆情之胥悦王揆日而于行
《國語辭典》:储胥(儲胥)  拼音:chú xū
1.婢仆。《称谓录。卷二五。仆。储胥》:「尚书大传:憎其人者,憎其储胥。案:储胥,仆俾也。」
2.围栏,藩篱。《文选。扬雄。长杨赋》:「木拥枪累,以为储胥。」唐。李商隐 筹笔驿诗:「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3.汉时所置宫馆。汉。张衡〈西京赋〉:「既新作于迎风,增露寒与储胥。」唐。李善。注:「《汉书》曰:『武帝因秦林光宫,元封二年,增通天、迎风、储胥、露寒。』」
《國語辭典》:里胥  拼音:lǐ xū
古代管理一里的官长。唐。韩愈〈谢自然〉诗:「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唐。柳宗元〈封建论〉:「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
分類:里长
《國語辭典》:里长(里長)  拼音:lǐ zhǎng
1.里正的别名。参见「里正」条。《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张长逊,雍州栎阳人也。隋代为里长,平陈有功,累至五原郡通守。」《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原来宋家也是个大户,有体面的,老儿曾当过里长,儿子怎肯把父亲在尸场剔骨。」
2.现今介于邻长和乡、镇、区长之间,负责管理一里民政事务的人。
《漢語大詞典》:胥徒
本为民服徭役者。后泛指官府衙役。语本周礼·天官·序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郑玄 注:“此民给徭役者,若今卫士矣。胥,读如如諝,谓其有才知,为什长。” 南朝 梁 何逊 《早朝车子听望》诗:“胥徒纷络绎,騶御或西东。” 唐 元稹 《韩皋吏部尚书赵宗儒太常卿制》:“是以选贤与能之柄,或碍於胥徒;冠婚丧祭之仪,不行於卿士。” 宋 王禹偁 《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诗:“胥徒费簿领,使客烦送迎。” 清 曹寅 《句容馆驿》诗:“胥徒復传舍,窣堵尚斜阳。” 章炳麟 《革命道德论》:“幕客者,其才望驾胥徒而上之。”
《漢語大詞典》:扶胥
见“ 扶苏 ”。
《漢語大詞典》:扶苏(扶蘇)
亦作“ 扶胥 ”。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漢語大詞典》:伍胥
(1).传说中的古代方术士。绎史·黄帝纪注引《玄女兵法》:“ 黄帝 攻 蚩尤 ,三年,城不下,得术士 伍胥 ,问之。 胥 曰:‘是城中之将,白色商音,帝之始攻,得无以秋之东方行乎。今帝为苍色角音,此雄军也,请以战为。’帝曰:‘为之若何?’曰:‘请攻三日,城必下。’乃设五旗五军已具,四面攻之,三日,城果下。” 宋 罗泌 路史·后纪四·蚩尤传作“五胥”。
(2).指 伍子胥 。 唐 李白 《江上赠窦长史》诗:“ 汉 求 季布 鲁 朱家 , 楚 逐 伍胥 去 章华 。”
分類:伍子胥
《韵府拾遗 江韵》:胥江
水经注吴渎破山导源注于胥江
《國語辭典》:追胥  拼音:zhuī xū
1.追捕寇盗。《周礼。地官。小司徒》:「以比追胥,以令贡赋。」唐。贾公彦。疏:「追谓逐寇,胥谓伺捕盗贼。」
2.催徵租税的胥吏。金。元好问〈秋蚕〉诗:「东家追胥守机杼,有桑有税吾犹汝。」元。方回〈路傍草〉诗:「一朝稍苏息,追胥复纷扰。」
分類:公差
《漢語大詞典》:包胥
即 申包胥 , 春秋 时 楚国 大夫。 楚昭王 十年(公元前506年), 吴国 用 伍子胥 计攻破 楚国 ,他到 秦国 求救,在 秦 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 秦国 发兵救 楚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若子之言,则 包胥 宜致命於 伍员 ,不当哭於 秦 庭矣。” 金 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二:“精卫有冤填潮海, 包胥 无泪哭 秦 庭。” 清 蒋士铨 《桂枝霜·完忠》:“始而学 包胥 哭庭,既而仿 尉佗 称帝。” 庞树柏 《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击檝常存 士雅 心,乞师独洒 包胥 泪。”
《國語辭典》:胥涛(胥濤)  拼音:xū tāo
相传伍子胥死后为涛神,故称潮水为「胥涛」。《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惟是浙江东接海门,胥涛澎湃。」
《漢語大詞典》:胥史
犹胥吏。陈书·世祖纪:“ 梁 氏末运,奢丽已甚,蒭豢厌於胥史,哥钟列於管库。”新唐书·牛仙客传:“帝既用 仙客 ,知时议不归,乘閒以问 高力士 , 力士 曰:‘ 仙客 本胥史,非宰相器。’”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三公端揆,施於军校,衣紫执象,被於胥史,名器之滥极矣。”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倏近行远之文,今勦其体於胥史,病在乎学士之依样。”按,古时“史”与“吏”有别,后来相混。
分類:胥吏相混
《漢語大詞典》:于胥
观察。于,语助词。《诗·大雅·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 朱熹 集传:“胥,相也。”
《國語辭典》:胥靡  拼音:xū mí
古代服劳役的囚犯。《史记。卷三。殷本纪》:「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隐》:「曾是莠言,有亏德音,岂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欤。」
《漢語大詞典》:胥宇
(1).察看可筑房屋的地基和方向。犹相宅。《诗·大雅·緜》:“爰及 姜 女,聿来胥宇。” 毛 传:“胥,相;宇,居也。” 孔颖达 疏:“自来相土地之可居者。” 晋 潘尼 《东武馆赋》:“慕 古公 之胥宇,羡 孟母 之审邻。”北史·隋纪下·炀帝:“但 成周 墟塉,弗堪胥宇,今可於 伊 雒 营建 东京 。”
(2).指看守房屋。 宋 姜夔 《喜迁莺慢·功父新第落成》词:“窗户新成,青红犹润,双燕为君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