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濯缨洗耳(濯缨洗耳)  拼音:zhuó yīng xǐ ěr
濯缨,清洗帽缨。参见「濯缨」条。洗耳,洗涤耳朵。参见「洗耳」条。濯缨洗耳比喻远离尘世,不闻世事,守志守节。《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刘献之传》:「吾常谓:濯缨洗耳,有异人之迹;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国语辞典》:盆罐都有耳朵  拼音:pén guàn dōu yǒu ěr duo
藉盆子、瓦罐皆有提耳,来比喻人皆有耳朵,可以听见事情。《金瓶梅》第一一回:「妇人道:『说怎的?盆罐都有耳朵;你只不叫他后边去,另使秋菊去便了。』」
《国语辞典》:掩耳而走  拼音:yǎn ěr ér zǒu
捂著耳朵,急速逃跑。表示不愿听闻。《东周列国志》第六五回:「宁喜以殖之遗命,告于蘧瑗。瑗掩耳而走。」
《国语辞典》:挝耳挠腮(挝耳挠腮)  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
抓抓耳朵,搓搓脸颊。形容惊恐、快乐、惊喜等。《金瓶梅》第五九回:「那李瓶儿挝耳挠腮,一头撞在地下,哭的昏过去半日,方才苏省。」《歧路灯》第一○回:「这个猪八戒的科诨排场,言语挑逗,故作挝耳挠腮之状。」也作「挝耳揉腮」。
《国语辞典》:以聋辨声(以聋辨声)  拼音:yǐ lóng biàn shēng
以聋了的耳朵来辨别声音。比喻无法清楚的分辨事物。《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
《国语辞典》:蝴蝶犬  拼音:hú dié quǎn
动物名。以其耳朵能如蝴蝶双翼般舞动,且动作灵活,故称为「蝴蝶犬」。体型不大,但身体强壮,对天气的适应力强。皮毛长又细,呈丝状;胸部有饰毛,但脚毛较短。十六世纪时的画作,习以蝴蝶犬与贵妇并现,以衬托贵妇的地位。而其真正成名,乃起因于西班牙国王路易十五的向法国大举购买。
《国语辞典》:大耳朵  拼音:dà ěr duo
1.耳朵很大。如:「他有一双大耳朵,所以大家替他取了个招风耳的外号。」
2.一种架设于户外的碟型天线,用来接收来自通讯卫星所传达的讯息、节目。如:「架设大耳朵之后,我们就可以接收到全世界的卫星节目。」
《国语辞典》:耳脖子  拼音:ěr bó zi
脖颈儿靠近耳朵的部分。
分类:靠近耳朵
《国语辞典》:耳护子(耳护子)  拼音:ěr hù zi
保护耳朵的护套。
《国语辞典》:潘恩  拼音:pān ēn
希腊神话中的牧羊神。据说此神长著山羊的角、耳朵和腿,上半身是人,后来成为具有智慧和预言能力的爽朗之神,与林泉女神间发生许多恋爱故事。
《国语辞典》:耳镜(耳镜)  拼音:ěr jìng
一种用来检查耳朵的仪器。内含一放大镜及带电池的光源,常用来检视耳内的发炎状况。
《国语辞典》:拊耳  拼音:fǔ ěr
靠近耳朵悄悄说话。《西游记》第二回:「前日老师父拊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
《国语辞典》:长鼻目(长鼻目)  拼音:cháng bí mù
哺乳纲的一目。体形大,耳朵大,腿柱形,睪丸位于体内。鼻长无骨,由上唇、颚及延长的鼻所构成,功能似手。上颌第二切齿特化成长牙。如非洲象、亚洲象。
《国语辞典》:招风耳(招风耳)  拼音:zhāo fēng ěr
耳廓较一般人更向外扬的耳朵。如:「那个有对招风耳的人,不管到哪总是引人注目。」
分类:向外耳朵
《国语辞典》:耳聋目花(耳聋目花)  拼音:ěr lóng mù huā
耳朵听不见,老眼也昏花。《文明小史》第六○回:「可怜军机处各大臣,都是耳聋目花的了,要想看看新书,明白点时事,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