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溷听(溷聽)
谓污染了耳朵。形容话语卑俗不入耳。 三国 魏 曹植 《许由巢父池主赞》:“ 尧 禪 许由 , 巢父 是耻;秽其溷听,临河洗耳。”
《漢語大詞典》:白耳龙(白耳龍)
传说中的白耳朵的神龙。 唐 陆龟蒙 《和咏开元寺佛钵》:“光寒好照金毛鹿,响静堪降白耳龙。” 元 张翥 《次韵刘伯贞与金山即休了长老唱和》:“踏花佛驭红牙象,献寳神骑白耳龙。”
分類:耳朵神龙
《國語辭典》:耳衣  拼音:ěr yī
冬天禦寒用的耳帽。唐。李廓 送振武将军诗:「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
《漢語大詞典》:耳鼓
耳膜。亦泛指耳朵。 叶紫 《夜哨线》:“微风将一阵凄切的呜咽声送进到他的耳鼓中来。”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章:“在这个不拘形式的讨论会上,各种各样的意见,撞击着 永生 的耳鼓。”
分類:耳朵
《漢語大詞典》:倚耳
向后倾侧的耳朵。古人以此为美。《楚辞·大招》:“曾颊倚耳,曲眉规只。” 王夫之 通释:“倚耳,耳嚮后若倚,不哆张也。” 蒋骥 注:“耳贴后也。”
《漢語大詞典》:畜耳
对自己耳朵的谦称。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观月听琴》:“殫精有后悟,畜耳无前闻。”
《漢語大詞典》:黄耳菌
黄色的菌子。菌蕈形似人之耳朵,故称黄耳菌。 宋 苏轼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诗:“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薑。” 王文诰 辑注:“传法正宗记: 迦毘罗国 ,有长者 梵摩净德 园,树中生耳如菌,味甚美。”
《漢語大詞典》:净耳
掏耳朵以清除耳垢。 元 吾丘衍 《闲居录》:“ 宜兴 周将军庙 有浄耳者居焉。”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浄耳》:“ 元 吾丘衍 閒居録云:‘ 宜兴 周将军庙 有浄耳者居焉。’……按:此知古时浄耳,亦为一技,今则併入鬀头矣。”
《漢語大詞典》:颞颥(顳顬)
(1).头部的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
(2).口腔动时面部肌筋牵动状。
(3).针灸穴位脑空的别称。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八穴:“脑空,一名顳顬,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
《漢語大詞典》:调准
使进入视野和听力范围之内(如通过望远镜或收音机);耳朵发现或收听到(无线电波或信号)
《國語辭典》:暖耳  拼音:nuǎn ěr
戴在耳朵上用来禦寒的套子。《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一班四五个少年姊妹,都戴著貂鼠暖耳,穿著银鼠、灰鼠衣服进来。」
《漢語大詞典》:污闻(汙聞)
亦作“汚闻”。 指玷污耳朵的听闻。 五代 齐己 《答崔校书》诗:“不随喧滑迷真性,何用潺湲洗汚闻?”参见“ 洗耳 ”。
《國語辭典》:洗耳  拼音:xǐ ěr
1.本指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厌闻世事,洗耳于颍水滨。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后比喻不愿过问世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2.比喻专心、恭敬的聆听。元。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薰洗耳听。」
《國語辭典》:听力(聽力)  拼音:tīng lì
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也称为「听能」。
《漢語大詞典》:赤斤
蒙古语,谓耳朵。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形相,如你敦者,眼也;如赤斤者,耳也。”
《国语辞典》:耳饰(耳饰)  拼音:ěr shì
耳朵上的装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