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抉耳
挖清耳朵。谓希望听得清楚。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二状》:“今天下之人,企踵而立,抉耳而听,以须明詔之下,然后人人自安。”
《國語辭典》:震耳欲聋(震耳欲聾)  拼音:zhèn ěr yù lóng
形容声音很大,几乎要将耳朵震聋。如:「庆典的鞭炮声此起彼落,震耳欲聋。」
《國語辭典》:听诊(聽診)  拼音:tīng zhěn
一种医疗诊察的方法。用耳朵或听诊器来听取心、肺等内脏器官的搏动及呼吸声音,以诊断是否异常。
《國語辭典》:掩耳盗钟(掩耳盜鐘)  拼音:yǎn ěr dào zhōng
比喻自欺欺人。参见「盗钟掩耳」条。《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
《漢語大詞典》:眼跳耳热(眼跳耳熱)
眼皮跳动,耳朵发热。形容惊恐不安。《武王伐纣平话》卷中:“三日前甲申日,见此景祥, 姬昌 眼跳耳热,心神不安。”
《國語辭典》:眼花耳热(眼花耳熱)  拼音:yǎn huā ěr rè
饮酒微醉,精神振奋的样子。唐。李白〈侠客行〉:「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漢語大詞典》:言提其耳
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郑玄 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啟觉。”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序》:“故丁寧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亦省作“ 言提 ”。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惟此庸固,理絶言提。” 吕延济 注:“理絶言提,不可与言也。”
《漢語大詞典》:鞋拽靶儿(鞋拽靶兒)
附缝在鞋后帮上的布耳朵,用以提鞋使上脚。《金瓶梅》第二八回:“这 经济 向袖中取出来,提着鞋拽靶儿,笑道:‘你看这个是谁的?’”
分類:耳朵
《国语辞典》:两豆塞耳(两豆塞耳)  拼音:liǎng dòu sè ěr
耳朵被塞住而听不到声音。比喻受到蒙蔽而看不见真相。《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国语辞典》:倾耳拭目(倾耳拭目)  拼音:qīng ěr shì mù
侧著耳朵静听,擦亮眼睛细看。形容心神专注、敬畏服从的样子。宋。陆游〈上殿劄子〉:「恭惟陛下龙飞御极之初,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也作「倾耳注目」。
《国语辞典》:倾耳注目(倾耳注目)  拼音:qīng ěr zhù mù
侧著耳朵静听,集中眼力细看。形容心神专注、敬畏服从的样子。《三国志。卷十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唐。元稹〈论教本书〉:「今陛下以上圣之资,肇临海内,是天下之人倾耳注目之日也。」也作「倾耳拭目」。
《国语辞典》:清耳悦心(清耳悦心)  拼音:qīng ěr yuè xīn
形容声音美妙动听,使人耳朵清宁,心情愉悦。宋。张耒〈鸣蛙赋〉:「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国语辞典》:附耳低言  拼音:fù ěr dī yán
靠近耳朵轻声说话。《三国演义》第三六回:「玄德问计。福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郭孝子不好说。武书附耳低言。」
《国语辞典》:防蔽耳目  拼音:fáng bì ěr mù
堵住耳朵,遮住眼睛。谓蔽塞视听。《魏书。卷一三。皇后传。宣武灵皇后胡氏传》:「太后自以行不修,惧宗室所嫌,于是内为朋党,防蔽耳目,肃宗所亲幸者,太后多以事害焉。」
《国语辞典》:借听于聋(借听于聋)  拼音:jiè tīng yú lóng
借聋人的耳朵去听。比喻所求非人而一无所得。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