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7,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夷考
考究
深考
考验
考室
考正
考实
考行
博考
考据
考文
钩考
圣考
一考
考论
《漢語大詞典》:夷考
考察。孟子·尽心下:“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赵岐 注:“考察其行,不能掩覆其言。”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放诸桐》:“今夷考於,竝无放之之文。”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司马温公 尝手书其所荐士为一册,隶其端曰‘举贤才’。此纸百年前尚在人间,夷考其人,失之者十不一二。”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十:“然夷考当时之督抚其所以相处者,则 秦 晋 之遏糴不是过矣。”
分類:考察
《國語辭典》:考究  拼音:kǎo jiù
推求、探究。《魏书。卷四八。高允传》:「先所论者,本不注心,及更考究,果如君语。」
《國語辭典》:考究  拼音:kǎo jiu
精美。如:「她穿的服饰很考究。」
《漢語大詞典》:深考
细加研求。太平御览卷二四一引《汉名臣奏》:“丞相 薛宣 奏: 汉 兴以来,深考古义,推万变之备。” 金 王若虚 《〈扬子法言微旨〉序》:“乃知 子云 之意,初非苟然,但学者未之深考也。” 明 李东阳 《东湖书屋记》:“谓其居近在湖侧,若不以相孙者,予未暇深考。”
分類:研求
《國語辭典》:考验(考驗)  拼音:kǎo yàn
考察、试验。《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即敦请该生即日束装赴院,以便考验,申奏朝廷,引见擢用。」
《漢語大詞典》:考室
本谓宫寝落成之礼,后泛指相地筑屋。诗·小雅·斯干序:“《斯干》, 宣王 考室也。”《汉书·翼奉传》:“到后七年之明岁,必有五年之餘蓄,然后大行考室之礼。”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凡宫新成,杀牲以衅祭,致其五祀之神,谓之考室。” 晋 陆云 《逸民赋》:“相荒土而卜居,度山河而考室。” 唐 宋之问 《蓝田山庄》诗:“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宋 王安石 《虞部郎中赠卫尉卿李公神道碑》:“始来 江 南,考室 章水 。”
《漢語大詞典》:考正(攷正)
考查订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余偶得其书,稍加攷正,具列於后。”
(1).考查核实。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中常侍 赵忠 丧父,殮为璵璠玉匣, 穆 下郡考正,乃至发墓视尸,其家称冤自诉。”汉书·朱穆传作“下郡案验”。
(2).省察纠正;考核订正。汉书·艺文志:“该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梁书·萧子显传:“又採众家后汉,考正同异,为一家之书。”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臣既考正其文字,因为其序。” 王先谦 《〈汉书补注〉序例》:“海内耆古之士,承流嚮风,研穷 班 义,考正注文。”
《漢語大詞典》:考实(考實)
考按实情。东观汉记·明帝纪:“遣謁者考实,具知奸状。”《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循名考实,纠励成规,所以治末也。” 宋 叶适 《林伯和墓志铭》:“儘三日约民量自欠,输十之二;过是,当考实均限。”
分類:实情
《漢語大詞典》:考行
考察行为事迹。 唐 元稹 《赠于頔谥》:“昔 羽父 为 无骇 请謚於 鲁侯 ,而 卫君 亦自称 公叔文子 之跡,则考行必在於有司,赐謚或行於君命久矣。”考,一本作“ 孝 ”。
《漢語大詞典》:博考
普遍广泛地查考。《〈书〉序》:“博考经籍,採摭羣言,以立训传。”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增此三字,文义始明,书所以贵乎博考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是不薄‘庸俗’,也自甘‘庸俗’的,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焉。”
《國語辭典》:考据(考據)  拼音:kǎo jù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物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證」。
《國語辭典》:考据学(考據學)  拼音:kǎo jù xué
诠释古书,求其證据,辨其真伪的学问。也称为「考證学」。
《漢語大詞典》:考文(攷文)
考订古代典籍中或金石上的文字。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前四者旌校讎之功,后四者俟攷文之圣。”
(1).原指考正书名。《礼记·中庸》:“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郑玄 注:“文,书名也。”后泛指考订文辞。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愚以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将欲更定 姬周 之末之文章,不有考文之圣,其孰当之?”
(2).考试辞章。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执事始考文之明日,浮嚣之徒已相与称曰:某得矣!某得矣!”新唐书·选举志上:“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岂能知移风易俗化天下乎?”
《漢語大詞典》:钩考(鉤攷)
亦作“钩攷”。 探求考核。周礼·天官·司会“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 汉 郑玄 注:“逆受外鉤考之。” 孙诒让 正义:“《鬼谷子·权篇》 陶弘景 注云:‘求其深微曰鉤。’《国语·晋语》 韦 注云:考,校也。鉤考亦谓鉤求考校之,察其是非也。”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铭》:“自 景德 会计,至公始復鉤考财赋,尽知其出入。”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必钩攷文辞,强加笺解。” 章炳麟 《秦献记》:“然其律令在官,空为文具,终不鉤考,以致其诚。”
亦作“钩攷”。 见“ 鉤考 ”。
分類:探求考核
《漢語大詞典》:圣考(聖考)
谓往昔的圣人。多指已故的帝王。 汉 扬雄 《〈法言〉序》:“芒芒天道,在昔圣考,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不可姦罔,譔《问道》。” 三国 魏 曹丕 《短歌行》:“长吟永嘆,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大则无以显扬圣考之遗意,小则无以安反侧之心。”
《骈字类编》:一考
北史崔鸿传景明以来考格三年成一考一考转一阶贵贱内外万有馀人自非犯罪不问贤愚莫不上中才与不肖比肩同转四宋史选举志凡磨勘迁京官始增四考为六考举者 人为五人曾犯过又加一考考又职官志凡内外官计任官之日满一岁为一考三 为一任 元史选举志凡正长学录教谕或由集贤院及台宪等官举充之谕录历两考升正长一考升散府上中州教授上中州教授又历一考升路教授一又世祖纪尚书省臣言管民官迁转以三十月为考 数于变易人心苟且今请以六十月迁转 春秋繁露见四试下
分类:一考
《國語辭典》:考论(考論)  拼音:kǎo lùn
推考论断。《书经。孔安国。尚书序》:「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
分類:考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