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4,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乡贡
不售
上第
高选
大经
下第
风檐
考试
入学
省试
发策
贡院
三考
官师
试官
《國語辭典》:乡贡(鄉貢)  拼音:xiāng gòng
唐代由州县选举而贡于朝廷的士人。《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漢語大詞典》:不售
(1).卖不出去。《诗·邶风·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郑玄 笺:“如卖物之不售。”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 唐氏 之弃地,货而不售。” 宋 秦观 《谢王学士书》:“每观今时偶变投隙之士,操数寸之管,书方尺之纸,无不拾取青紫为宗族荣耀,而己独碌碌抱不售之器以自滨於飢寒。”
(2).指嫁不出去。 汉 刘向 列女传·齐钟离春:“﹝ 钟离春 ﹞年四十无所容入,衒嫁不售……谓謁者曰:‘妾, 齐 之不售女也。’” 唐 杜甫 《负薪行》:“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四:“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3).指考试不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 贾奉雉 , 平凉 人。才名冠一时,而试輒不售。”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王树勋:“ 树勛 幼入京应试,不售。”
(4).不能实现。文选·张衡〈西京赋〉:“挟邪作蛊,於是不售。” 薛综 注:“售犹行也,谓怀挟不正道者,於是时不得行也。”
(5).没有应验。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五年:“ 五利 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售,坐诬罔,腰斩。”
《國語辭典》:上第  拼音:shàng dì
1.最高等级或最优异的品质。《后汉书。卷三四。梁统列传》:「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唐。李华〈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关外诸侯,公为上第,由是分掌选署,仕进之族知劝焉。」也作「上等」。
2.考试成绩最优的等第。《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试儒生四十馀人,上第赐位郎中。」唐。许尧佐《柳氏传》:「明年,礼部侍郎杨度擢翊上第,屏居间岁。」
《漢語大詞典》:高选(高選)
(1).谓用高标准选拔官吏。后汉书·王畅传:“是时政事多归尚书, 桓帝 特詔三公,令高选庸能。太尉 陈蕃 荐 畅 清方公正,有不可犯之色,由是復为尚书。”新唐书·独孤郁传:“﹝ 独孤郁 ﹞最为 权德舆 所称,以女妻之…… 宪宗 叹 德舆 乃有佳壻,詔宰相高选世族,故 杜悰 尚 岐阳公主 。” 元 吴师道 《送徐检校之浙省》诗:“羣僚极高选,吉士多蔼蔼。”
(2).指考试中高榜;高中。 宋 曾巩 《谢曹秀才书》:“始足下试於有司, 巩 为封弥官,得足下与 方造 、 孟起 之辞而读之,以谓宜在高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郑时中得官:“吾十年前,曾许此命来春必高选,今所见乃不然。”
《國語辭典》:大经(大經)  拼音:dà jīng
1.常道。《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2.佛教指卷数较多或最主要的经典。如在净土三部中,《无量寿经》是大经;天台宗以《大般涅槃经》是大经。般若经中,以《摩诃般若经》为大经。南朝陈。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经所说,当转法轮;大品之言,皆绍尊位。」
《國語辭典》:下第  拼音:xià dì
1.劣等。《晋书。卷三四。杜预传》:「在官一年以后,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
2.考试未被录取。《后汉书。卷九。孝献帝记》:「试儒生四十馀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也作「落第」。
《國語辭典》:风檐(風簷)  拼音:fēng yán
不蔽风雨的檐廊。宋。文天祥〈正气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國語辭典》:考试(考試)  拼音:kǎo shì
出试题测验考生的程度或技能。如:「入学考试」、「术科考试」。
《國語辭典》:入学(入學)  拼音:rù xué
开始进入某个学校学习,成为该校的学生。如:「入学考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王生虽是业儒,尚不曾入学,只在家中诵习,也有时出外结友论文。」《红楼梦》第四回:「珠虽大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
《漢語大詞典》:省试(省試)
(1). 唐 宋 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唐 姚合 《寄杨茂卿校书》诗:“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 宋 赵升 朝野类要·举业:“除 四川 外,诸州及漕司解士,就礼部贡院锁试,名曰省试。”宋史·选举志二:“﹝ 绍兴 七年﹞时闻 徽宗 崩,未及大祥,礼部言:故事,因谅闇罢殿试,则省试第一人为榜首,补两使职官。”
(2). 元 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试,高高中了。”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 曾国藩 ﹞接连的,中省试,中会试,点了翰林,不多几年,便俨然的挤入了缙绅大夫之林。”
《國語辭典》:发策(發策)  拼音:fā cè
策,策问。发策指拆阅策问的试题。后来应对所发出的问题也称为「发策」。《宋史。卷四二八。道学传二。尹焞传》:「少师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
《國語辭典》:贡院(貢院)  拼音:gòng yuàn
科举时代举行会试、乡试的场所。《儒林外史》第二回:「那时弟吓了一跳,通身冷汗,醒转来,拿笔在手,不知不觉写了出来,可见贡院里鬼神是有的。」
《國語辭典》:三考  拼音:sān kǎo
古代官吏以三次考绩决定升降赏罚的制度,称为「三考」。《书经。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唐。孔颖达。正义:「言帝命群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告,三考欲成资。」
《國語辭典》:官师(官師)  拼音:guān shī
1.百官。《书经。胤征》:「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
2.大夫。《国语。吴语》:「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國語辭典》:试官(試官)  拼音:shì guān
1.主持考试的官吏。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蒋凝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试官叹息久之。」
2.未经正式任命的官吏。如清代有试用道、试用知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