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 【介绍】: 唐汾州人,一说虢州弘农人,字延清,一名少连。宋令文子。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文辞,诗与沈佺期齐名,学者号为“沈宋”。从武则天游龙门,赋诗冠诸臣。历转洺州参军、左奉宸内供奉,媚附张易之兄弟。中宗神龙时,贬泷州参军。景龙中,累迁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复媚太平公主。及典举,引拔后进,多知名者。坐贪赃受贿,贬越州长史。睿宗立,流钦州,玄宗先天中赐死。工五律,律诗之格至沈、宋始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6—713 一名少连,字延清,排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疑西河为郡望,弘农为实籍。因曾官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武周天授元年(690)与杨炯并以学士分直习艺馆,历洛州参军,复与修《三教珠英》,迁左奉宸内供奉。神龙元年(705),中宗复辟,之问以谄事张易之,坐贬泷州参军。次年春逃归洛阳匿张仲之家,令兄子告发仲之谋杀武三思事,擢鸿胪主簿。景龙中以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再转考功员外郎,三年(707)知贡举贪贿,贬越州长史。睿宗立,流于钦州,后赐死,约当玄宗先天中。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于初唐时律体之完成颇有贡献。尤善五律,观察入微,巧思善炼,能于精丽缜密中见自然之致。《夏日仁萼亭应制》、《扈从登封途中作》等篇,虽体沿唐初宫廷格局,却宽然有远意,颇见新进境。流贬中所作,如《途中逢寒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更以凄情运精思,语近旨远,清通圆美,开盛唐先声。五言排律取景宽大,故富丽整严而警秀不滞。明胡应麟评为“古今排律绝唱”(《诗薮》内编卷四)。名篇有《初至崖口》、《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灵隐寺》等,而《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为上官婉儿评为群作之冠。律体外,五绝如《渡汉江》,语浅情深,思致婉曲,七古如《寒食还陆浑别业》、《明河篇》,整丽流荡而清气发越,均足为初盛唐中介。原集10卷,唐武平一辑,久佚。今存《宋之问集》2卷,后人所辑,有《四部丛刊续编》本。今人陶敏有《宋之问集校注》。《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7首,断句9。
唐诗汇评
宋之问(656?-712),—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授洛州参军,寒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倾附张易之兄弟,易之败,左迁泷州参军。未几遇赦归,起为鸿胪主簿。中宗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知景龙二年贡举。寻抟越州长史。睿宗即位,眨钦州。玄宗先天初,赐死于核州。之问以文词知名,工五言律诗,声律精切,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有《宋之问集》十卷,已佚。今《宋学士集》九卷乃明张燮所辑。《全唐诗》编诗三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宋之问(约656—712)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曾任湖北蕲州刺史,官至考功员外郎。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擅长五言律诗,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有《宋学士集》。早年奉使南行过江夏时曾作五律《汉江宴别》一首。
全唐诗补逸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
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虢州宏农人。武后朝与杨炯分直内教授洛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坐谄附张易之兄弟左迁陇州参军。未几逃还。匿洛阳人张仲之家。仲之与驸马都尉王同皎谋杀武三思。之问发其事。起为鸿胪主簿。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首膺其选。寻转越州长史。睿宗立。以旧附张武配徙钦州。先天中赐死。

作品评论

元稹《故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唐兴,学官大振,历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新唐书·文艺传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唐才子传
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唐诗变体,始自二公,犹汉人五言诗始自苏武、李陵也。
瀛奎律髓
宋之问,唐律诗之祖,诗未尝不佳……字字细密。
《艺苑卮言》
六朝之末,衰飒甚矣,然其偶俪颇切,音响稍谐。一变而雄,遂为唐始;再加整栗,便成沈、宋。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权舆于三谢,橐籥于陈隋也。
诗薮
沈詹事七言律,高华胜于宋员外。宋虽微少,亦见一斑,歌行觉自陟健。
诗薮
沈七言律,高华胜宋;宋五言排律,精硕过沈。
诗薮
沈、宋本自并驱,然沈视宋稍偏枯,宋视沈较缜密。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沈排律工者不过三数篇,宋则遍集中无不工者,且篇篇平正典重,赡丽精严,初学入门,所当熟习。右丞韵度过之,而典重不如;少陵闳大有加,而精严略逊。
诗薮
延清排律,如《登粤王台》、《虚氏村》、《禹穴》、《韶州》、《清远峡》、《法华寺》等篇,叙状景物,皆极天下之工。且繁而不乱,绮而不冗,可与谢灵运游览诸作并驰,占今排律绝唱也。
师友诗传录
萧亭答:七言律诗,五言八句之变也,唐初始专此体。沈、宋精巧相尚,然六朝馀气犹存。
《载酒园诗话又编》
宋古诗多佳,真苦收之不尽。律诗扈从、应制诸篇,实亦不能高出于沈;山水丽情,则沈犹竹生云梦,宋则伶伦子吹之作凤鸣矣。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元晖、沈休文。五言长篇蔚密,短篇明秀,高凌宣远,卑拟韩卿。七言短章,独开蹊径,玩词已尽,而寻味方永,实文坛之独帜,韵府之高言。《明河》发咏,为西昆之体所师意焉。应制律词,特饶风韵,后唯钱起足以方之。
《诗学渊源》
之问诗文情并茂,虽取法齐梁,而古调犹未尽泯,自杜审言下逮蒋挺辈,并入近体,唯杂曲作齐梁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常州义兴人。蒋挺子。登进士第。玄宗开元七年,为太子校书郎。后自大理评事,拜监察御史。天宝初,为考功员外郎。历礼、吏、户三部侍郎。天宝末,为尚书左丞。安禄山乱,受伪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洌,一作“冽”。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蒋挺子蒋涣兄。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历仕大理评事、监察御史、侍御史兼殿中。天宝初,历仕考功员外郎、司封员外郎。天宝中授御史中丞,历礼、户部侍郎,十四年(755)任吏部侍郎。天宝末为尚书左丞。安史乱起,曾受伪职,后事不详。事迹散见新、旧《唐书·高智周传》、《旧唐书·蒋镇传》。芮挺章选其诗2首入《国秀集》,《全唐诗》存诗7首。
唐诗汇评
蒋冽,生年年未详,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南)人。父挺,乃高宗时宰相高智周外孙。登进士第,开元中,历侍御史、司封考功二员外郎。天宝中,历礼、吏、户三部侍郎,尚书左丞。安史乱起,陷贼,受伪职,后不知所终。《全唐诗》存诗七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0—约780 【介绍】: 唐吴兴人,字仲文。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玄宗天宝九载进士。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为世传诵。肃宗乾元中任蓝田县尉,与王维相过从。历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0?—782? 字仲文,排行大。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玄宗天宝十载(751)登进士第(一说九年),释褐授秘书省校书郎。安史乱起,逃难在外,肃宗至德二载(757)在长安迎肃宗还京。乾元元年(758)前后任蓝田县尉,与隐居终南山之王维酬唱,得王维称许。宝应二年(763)后入朝任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太清宫使。传附《旧唐书·钱徽传》,事迹见《极玄集》卷上、《新唐书·卢纶传》、《嘉泰吴兴志》卷一六、《唐才子传》卷四等。今人傅璇琮有《钱起考》。钱起诗才清逸,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因久历台阁,诗多应景献酬之作。长于饯送,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达官贵人出使作牧而无二人诗祖饯者,时论鄙之。其诗不甚接触社会现实,有粉饰太平之倾向。然艺术水平较高,高仲武称其“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中兴间气集》卷上),列于大历诗人之首。其诗众体兼擅,不拘一格。歌行风华流丽,为大历翘楚;古诗清空工致,在盛唐浑厚质朴外别开一境。近体闲雅纤秀,语言洗练,足以代表大历诗风。五绝《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步武王维《辋川集》,别有恬淡趣味,颇为人称道。《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钱考功集》10卷。今人王定璋有《钱起诗集校注》。《全唐诗》存诗4卷,混入其孙钱珝诗多首,如《江行无题一百首》、《同程九早入中书》、《赴章陵酬李卿赠别》、《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等。今人吴企明《钱起钱珝诗考辨》一文有辨析。《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8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钱起,生卒年不详,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十载(751)登进士第。释褐授秘书省校书郎。乾元中任蓝田尉,与王维频有唱和。大历中,官司勋、祠部员外郎,迁考功郎中。建中末或贞元初卒。起工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钱郎”。又与卢纶、韩翃、吉中孚、司空曙、苗发、耿湋、崔峒、李端、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有《钱起诗》一卷。今有《钱考功集》十卷行世,其中《江行无题一百首》等乃其曾孙钱珝诗误入。《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诗补逸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载李巨榜及第。大历中,与韩翃、李端辈号十才子。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九
起。吴兴人。天宝十年进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大历中官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员外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越从登第,挺冠词林,文宗右丞,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为雄。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嫚,迥然独立,莫之与群。且如“鸟道挂疏雨,人家残夕阳”,又“牛羊上山小,烟火隔林疏”,又“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皆特出意表,标雅古今。又“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则礼义克全,忠孝兼著,足可弘长名流,为后楷式。士林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南部新书
大历来,自丞相已下出使作牧,无钱起、郎士元诗祖送者,时论鄙之。
韵语阳秋
钱起与郎士元齐名,时人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然郎岂敢望钱哉!起《中书遇雨》诗云:“云衔七曜起,雨拂九门来。”《宴李监宅》云:“晚钟过竹静,醉客出花迟。”《罢官后》云:“秋堂入闲夜,云月思离居。”《对雨》云:“生事萍无定,愁心云不开。”亦可谓奇句矣。士元诗岂有如此句乎?《赠盖少府新除江南尉》云:“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抵傍山岚。”《题王季友半日村别业》云:“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此何等语!余读其诗,尽帙未见有可喜处,以是知不及起远甚。
唐诗品汇
天宝以还,钱起、刘长卿并鸣于时,与前诸家实相羽翼,品格亦近似。至其赋咏之多,自得之妙,或有过焉。
《批点唐诗正声》
钱诗亦有奇趣,盖刘为主盟,而钱为尸祝矣。排律自钱起以后,自是一格,中间随珠、燕石俱在,观者少失淘洗,便坠迹蹊径矣。
四溟诗话
钱、刘七言近体,两联多用虚字,声口虽好,而格调渐下,此文随世变故尔。钱仲文七言律,《品汇》所取十九首,上四字虚者亦强半。
唐诗归
钟云:钱诗精出处,虽盛唐妙手不能过之,亦有秀于文房者。泛览全集,冗易难读处实多,以此知诗之贵选也。
诗薮
诗至钱、刘,遂露中唐面目。钱才远不及刘,然其诗尚有盛唐遗响。
《唐诗韵汇》
唐诗七律……钱仲文清新闲雅,风趣一变。
唐音癸签
唐七言律……钱、刘稍加流畅,降为中唐,又一变也。
《诗源辨体》
钱、刘才力既薄,风气复散……五七言律造诣兴趣所到,化机自在。
《唐诗品汇删》
流利清隽,钱、刘亦可式也。
《唐诗归折衷》
敬夫云:刘颇闲婉,其失也浮;钱稍峭厉,其失也滞。似正相反,不知当时何以钱、刘并称。
《唐诗别裁》
仲文五言古仿佛右丞,而清秀弥甚。然右丞所以高出者,能冲和,能浑厚也。
《大历诗略》
钱起诗尽有裴、王意,其失也浅。储、王作清诗,定有厚气裹其笔端。(《小澥草堂杂论诗》仲文五言稍近宣城,亦工起调,顾语多轻俊,体质不厚,为逊储、王。
《大历诗略》
仲文诗如芷珠春色,精丽绝尘,右丞以后,一人而已。
《四库全书总目》
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十子实为之职志。起与郎士元,其称首也。然温秀蕴藉,不失风人之旨,前辈典型,犹有存焉。
《说铃》
予谓中唐七言律诗,……唯钱员外规模摩诘,差属秾丽。
《唐诗笺要》
理致清淡,仲文之长。高仲武称其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嫚,未免太过。
石洲诗话
盛唐之后,中唐之初,一时雄俊,无过钱、刘。然五言秀绝,固足接武,至于七言歌行,则独立万古,已被杜公占尽,仲文、文房皆浥右丞馀波耳。然却亦渐于转调伸缩处,微微小变。诚以熟到极处,不得不变,虽才力各有不同,而源委未尝不从此导也。
石洲诗话
钟仲文七律,平雅不及随州,而撑架处转过之。
《岘佣说诗》
大历钱.刘古诗亦近摩诘,然清气中时露工秀,淡字、远字、微字皆不能到,此所以日趋于薄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朓,清新扬采,寥然远音。《登高》、《愁望》、《苦雨》、《秋夜》诸篇,茜逸神清,宛然齐秀。《行路难》、《秋夜长》,亦梁陈之选也。五律则“山来樵路”、“岸去花林”,与老杜“青惜峰峦”、“黄知橘柚”体境同工,不徒“江上峰青”、湘灵千古。
李迈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四四
李迈,政和间为国子监博士。见《翟忠惠集》卷三所载除官制,及《群书考索》后集卷二七。又李迈,字志远,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崇宁五年进士。历考功员外郎,知蔡、虔、封、潮四州,终朝议大夫。见《淳熙三山志》卷二七。疑即一人。
全宋文·卷三一三○
李迈,字志远,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政和四年为太常博士,九年自朝奉郎、考功员外郎擢直秘阁、知蔡州。又历知虔、封、潮三州。终朝议大夫。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二六、选举三三之三○,《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國語辭典》:考功  拼音:kǎo gōng
1.父亲的功业。《楚辞。屈原。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2.考核官吏的功绩。《书经。舜典》「三载考绩」句下唐。孔安国。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陈宜依古典,考功黜陟。」
3.职官名。考功司郎中的简称。属吏部,掌考察内外官吏之职。《旧唐书。卷四二。职官志一》:「吏部为司列,主爵为司封,考功为司绩。」《儒林外史》第三○回:「又说到宗子相;杜慎卿道:『宗考功便是先君的同年。』」
《分类字锦》:课吏考功(课吏考功)
见议温室注
分类:考课
《漢語大詞典》:善最
唐 代官吏考功之法,分四善,二十七最,合善最以分等次。善指德操,最指才能称职。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因亦以指优异的政绩。 唐 白居易 《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序》:“朝廷美之,擢授 登州 司马,寻转长史,累加朝散大夫,入为太子左赞善大夫……连有善最。” 宋 秦观 《人材》:“随羣而入,逐队而趋,既无善最之可説,又无显过之可绳。”
《漢語大詞典》:鹤厅(鶴廳)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图画:“ 则天 朝, 薛稷 亦善画,今尚书省侧考功员外郎厅有 稷 画鹤, 宋之问 为讚。”后即以“鹤厅”指考功司。 清 勒方錡 《金缕曲·赠胡佛生同年》词之一:“ 蓬莱 一觉游仙梦,又无端,鼇峯散直,鹤厅支俸。”
分類:考功
《漢語大詞典》:振行
(1). 唐 代考功、度支的别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旧説,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考功、度支为振行。”
(2).犹施行。 宋 曾巩 《金山寺水陆堂记》:“至於更千百年,委弃鬱塞,而不得振行於天下者,吾之道是也,岂独牵於势哉?”
《漢語大詞典》:前八司
唐 代称吏部、兵部、礼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等为前八司,其余各司称为后行。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三婆两嫂(三婆兩嫂)
犹言三妻四妾。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及大驾幸 临安 ,丧乱之后,士大夫亡失告身、批书者多;又军赏百倍平时,赂贿公行,冒滥相乘,饟军日滋,赋敛愈繁,而刑狱亦众,故吏、户、刑三曹吏胥,人人富饶,他曹寂寞弥甚。 吏辈 又为之语曰:‘吏勋封考,三婆两嫂。户度金仓,细酒肥羊。’”吏、勋、封、考,指吏部、司勋、司封、考功四曹。
分類:吏部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