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1,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凋零
黄发
二毛
老泪
矍铄
醉翁
老怀
老幼
板舆
老稚
微霜
长幼
老苍
寿星
大庆
《國語辭典》:凋零  拼音:diāo líng
1.本指植物的凋谢零落。唐。白居易 惜小园花诗:「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后指人的死亡。唐。白居易〈代梦得吟〉:「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泰半无。」
2.比喻事物的衰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等做家的自做家,破败的自破败,省得歹的累了好的,一总凋零了。」
《國語辭典》:黄发(黃髮)  拼音:huáng fǎ
人老后头发由白而黄,是高寿的象徵。亦用以指老年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分類:年老老人
《國語辭典》:二毛  拼音:èr máo
鬓发有黑白两种颜色。指年老的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礼记。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
《國語辭典》:二毛子  拼音:èr máo zi
1.黑龙江一带的土话。指两岁的羊。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羊一岁谓之库尔布子,二岁谓之二毛子。」
2.清末义和团团员讥称信耶稣教或办理洋务的中国人。《恨海》第七回:「只见街上往来的,没有一个不是义和团,拥挤的不堪。口中乱嚷:『烧教堂!烧使馆!杀毛子!杀二毛子!』」
《国语辞典》:老泪(老泪)  拼音:lǎo lèi
老年人的眼泪。如:「李老想起战争导致妻离子散的事,不禁老泪纵横。」元。吕止庵〈后庭花。儒冠两鬓皤〉曲:「儒冠两鬓皤,青衫老泪多。」
《國語辭典》:矍铄(矍鑠)  拼音:jué shuò
老而强健。《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宋。苏轼入峡〉诗:「矍铄空相视,呕哑莫与谈。」
《國語辭典》:醉翁  拼音:zuì wēng
1.称喜欢喝酒的人。唐。郑谷 倦客诗:「閒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源乡作醉翁。」
2.宋代欧阳修的号。参见「欧阳修」条。
《漢語大詞典》:老怀(老懷)
老年人的心怀。 宋 杨万里 《和萧伯和韵》:“桃李何忙开又零,老怀易感扫还生。” 明 阮大铖 《燕子笺·授画》:“骨肉团聚,聊慰老怀。” 叶圣陶 《穷愁》:“况吾母饮食弗周,度其老怀必有深痛至戚,惟以爱我弥甚,故不我告。”
分類:心怀老人
《國語辭典》:老幼  拼音:lǎo yòu
老年人和小孩。《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黄巢兵再入长安城,纵军洗城,不问老幼,一时屠戮,流血成川。」《三国演义》第九回:「但系董卓亲属,不分老幼,悉皆诛戮。」
《國語辭典》:板舆(板輿)  拼音:bǎn yú
古代木制的交通工具。多为老人所乘坐。后借指居官在位者迎养父母。唐。岑参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诗:「荣禄上及亲,之官随板舆。」也作「版舆」、「步舆」。
《漢語大詞典》:老稚
老幼。老人和小孩。孟子·滕文公上:“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新唐书·循吏传·裴怀古:“人知其还,携扶老稚出迎。” 宋 苏轼 《次前韵再送周正孺》:“遥知 句谿 路,老稚相扶拥。”
《漢語大詞典》:微霜
(1).薄霜。 汉 王褒 《九怀·蓄英》:“微霜兮眇眇,病殀兮鸣蜩。” 晋 左思 《蜀都赋》:“白露凝,微霜结。”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佳期可以还,微霜霑人衣。” 明 徐渭 《鞠赋》:“至乃微霜袭宇,惊颷振帷,蕚紺紫而不起,叶比次而下垂。”
(2).喻指老人微白的须发。 宋 陆游 《斋居书事》诗:“慵养金丹换鬢鬚,微霜正要称清癯。”
分類:老人须发
《國語辭典》:长幼(長幼)  拼音:zhǎng yòu
年长与年少。《三国演义》第八回:「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红楼梦》第五三回:「左右两旁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
《國語辭典》:老苍(老蒼)  拼音:lǎo cāng
老人,因年老而发苍白。唐。杜甫〈壮游〉诗:「脱落小时辈,结交皆老苍。」也作「老苍头」。
《國語辭典》:寿星(壽星)  拼音:shòu xīng
1.老人星的别称,参见「老人」条。古人以之为天下太平、健康长寿的象徵。民间常把他塑造成秃顶广额、白须持杖的老人。也称为「南极老人星」、「老人星」、「寿星老儿」。
2.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支为辰,在十二国为郑,在十二州为衮,在二十八宿则起于轸宿十二度,跨角、亢二宿至氐宿四度。
《國語辭典》:寿星(壽星)  拼音:shòu xīng
1.被祝寿的人。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今日我生辰,我是寿星。」也称为「寿星老儿」。
2.饰物。如:「铃铛寿星」。
《國語辭典》:大庆(大慶)  拼音:dà qìng
1.大可庆贺的事。晋。王羲之 杂帖四:「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北史。卷八。齐本纪。后主》:「癸丑,祈皇祠。坛壝蕝之内有忽有车轨之辙,……乙卯,诏以为大庆,班告天下。」
2.国家的庆典。如:「十年大庆」。
3.对人生日的敬称。《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况且转眼就是你九十大庆,小弟定要亲到府上登堂奉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