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词禁(詞禁)
指翰林院。 宋 王圭 《翰林学士贾黯进宴群玉殿诗奖谕诏》:“卿预游词禁,材思丰华,奏篇之来,絶于羣唱。” 宋 洪适 《祭枢弟文》:“联中科目,阔步 蓬瀛 ,继踵词禁,遂陟枢衡。”
分類:翰林院
《漢語大詞典》:词馆(詞館)
翰林院。 宋 韩琦 《王尧臣除翰林学士制》:“曏者旌其艺文,升冠多士,更集郡条之最,久陪词馆之游。” 元 范梈 《二杏》诗:“我昔直词馆,羸马道路赊;晨往昏黑归,无由领其嘉。”《大马扁》第一回:“我并不是来应北闈,不过是来京游玩的罢了。因我若要求名,不知中举中进士入词馆几时了,还待今日么?”
分類:翰林院
《漢語大詞典》:玉庐(玉廬)
(1).指翰林院。 明 唐顺之 《次韵赠陈后冈》:“昔日京华居,同君直玉庐。”
(2).道教语。指鼻腔。黄庭内景经·脾长:“五岳之云气彭享,保灌玉庐以自偿。” 梁丘子 注:“玉庐鼻,庐也。”一说,指人之全身。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六:“玉庐,一身也。”
《漢語大詞典》:鳌掖(鼇掖)
翰林院的别称。 宋 岳珂桯史·鲁公拜后:“ 庆元 间,有宿儒,以文名入鼇掖为承旨,朝议谓且大用。”
分類:翰林院
《漢語大詞典》:词庭(詞庭)
(1).文翰荟萃之处。 唐 王勃 《乾元殿颂》:“词庭吐凤,翫鸟迹於春黌;书帐翻萤,閲虫文於夏阁。” 唐 王勃 《梓州慧义寺碑铭》:“披翰苑而长鸣,下词庭而阔步。”
(2).指翰林院。 唐 韦元旦 《早朝》诗:“词庭草欲奏,温室树无言。”
《國語辭典》:玉堂  拼音:yù táng
1.富贵之家。唐。张柬之〈东飞伯劳歌〉:「窈窕玉堂褰翠幕,参差绣户悬珠箔。」
2.嫔妃居住的地方。《汉书。卷八五。谷永传》:「深惟日食再既之意,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
3.宫殿的美称。汉。扬雄 解嘲:「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4.古代官署。汉代侍中有玉堂署。《汉书。卷七十五。李寻传》:「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5.北宋太宗淳化年间,赐翰林「玉堂之署」四字,后遂用玉堂代称翰林院。宋。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十首之七:「玉堂端要真学士,须得儋州秃鬓翁。」
6.神仙居住的地方。晋。庾阐 游仙诗:「神岳竦丹霄,玉堂临雪岭。」
《國語辭典》:磨勘  拼音:mó kān
1.推求学理。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江右学王门案五。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塘南之学,八十年磨勘至此,可谓洞彻心境者矣!」
2.古时勘察官吏的成绩。唐。德宗〈磨勘内侍官结阶敕〉:「并结阶累勋阶者,并且当司磨勘,具衔奏来。」
3.明、清科举时,对乡、会试卷,按例须进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检查词句、书法是否符合规定,称为「磨勘」。见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一。评驳进呈试录》、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一七。礼部磨勘》。
《國語辭典》:承旨  拼音:chéng zhǐ
承接圣旨。《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许敬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明。陈与郊《昭君出塞》第一折:「守宫的,快请你王娘娘承旨!」
《國語辭典》:编修(編修)  拼音:biān xiū
职官名。掌修国史、会要、实录的官吏。宋代设有史馆编修,明、清则隶属翰林院,与修撰、检讨同称史官。
《國語辭典》:铃阁(鈴閣)  拼音:líng gé
将帅居住办事的地方。《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唐。贯休 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诗七首之一:「一从到后常无事,铃阁公庭满绿苔。」
《國語辭典》:教习(教習)  拼音:jiào xí
1.教导讲习。《北史。卷七六。列传。樊子盖》:「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方幅者教习之。」
2.旧时指教师、老师。《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来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他说如今有片学堂里,已经请了他做教习。」
《漢語大詞典》:禁近
禁中帝王身边。多指翰林院或官署在宫中的文学近侍之臣。 唐 元稹 《令狐楚衡州刺史制》:“早以文艺,得践班资; 宪宗 念才,擢居禁近。”新唐书·张嘉贞传:“臣草茅之人,未覩朝廷仪,陛下过听,引对禁近。”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士大夫始尽向之,朝班、禁近咸更相指目。”明史·费宏传:“父子兄弟并列禁近。”
《國語辭典》:检讨(檢討)  拼音:jiǎn tǎo
1.检验探讨。如:「检讨得失」、「检讨成败」。
2.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位次于编修,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漢語大詞典》:铃索(鈴索)
(1).系铃的绳索。 唐 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唐 韩偓 《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夜久忽闻铃索动,玉堂西畔响丁东。” 宋 范成大 《晓起》诗:“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 明 文徵明 《翰林斋宿》诗:“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鑾。”
(2).引申指警报、边警。 元 胡助 《滦阳十咏》之十:“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
《漢語大詞典》:词垣(詞垣)
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宋 宋庠 《送石舍人赐告还乡》诗:“几日词垣栖健笔,九秋朝橐冒征尘。” 明 徐光启 《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臣猥以浅陋,职在词垣,兵旅之事,向未经歷。” 林纾 《清文林郎翰林院编修黄冈王君墓志铭》:“甲午成进士,入词垣。”参见“ 词署 ”。
《漢語大詞典》:词署(詞署)
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宋 宋祁 《谢覃恩转给事中表》:“伏念臣性分疏拙,学习空虚,逢时盛明,与众伦比,向尘词署,自抵禁条。尝从解籍之科,亟沐赐环之召。”参见“ 词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