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翰林  拼音:hàn lín
1.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的称号。
2.形容文翰之多如林。《文选。扬雄。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
《漢語大詞典》:翰林学士(翰林學士)
官名。 唐玄宗 开元 初以 张九龄 、 张说 、 陆坚 等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司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 德宗 以后,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亲近顾问兼秘书官,常值宿内廷,承命撰拟有关任免将相和册后立太子等事的文告,有“内相”之称。 唐 代后期,往往即以翰林学士升任宰相。 北宋 翰林学士仍掌制诰。 清 代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其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清 末复置翰林学士,仅备侍读学士的升迁。
《國語辭典》:史官  拼音:shǐ guān
古时负责整理、记载史实的专职官吏。《汉书。卷三○。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宋。钱公辅《义田记》:「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
《國語辭典》:东观(東觀)  拼音:dōng guàn
东汉时皇家藏书楼,在洛阳南宫,也是宫中著述和修史的地方。《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唐。章怀太子。注:「洛阳宫殿名曰:『南宫有东观。』」
《國語辭典》:修撰  拼音:xiū zhuàn
1.职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元时翰林院始置修撰,明清因之。
2.编纂。《北史。卷一○○。序传》:「始末修撰,凡十六载。」
《國語辭典》:编修(編修)  拼音:biān xiū
职官名。掌修国史、会要、实录的官吏。宋代设有史馆编修,明、清则隶属翰林院,与修撰、检讨同称史官。
《國語辭典》:馆职(館職)  拼音:guǎn zhí
唐宋时,凡在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等处为直馆、直院等官职,称为「馆职」。《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二》:「直馆、直院则谓之馆职,以他官兼者谓之贴职。」。
《漢語大詞典》:史事
(1).修撰国史之事。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序状》:“臣误被圣恩,付以史事。”宋史·神宗纪三:“﹝ 元丰 四年﹞詔 曾巩 充史馆修撰,专典史事。”
(2).历史上的事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其实极显浅的史事,随便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倒没人肯去考证他。” 郭沫若 《〈孔雀胆〉二三事》:“不过写剧本不是在考古或研究历史……和史事是尽可以出入的。”
《國語辭典》:纂修  拼音:zuǎn xiū
1.编辑修订。汉。陆贾《新语。道基》:「纂修篇章,垂诸来世。」元。郭翼 送卢公武应召北上诗:「前朝图史已全收,诏起丘园重纂修。」
2.承袭修治。《国语。晋语九》:「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业,无谤于国。」《汉书。卷五八。公孙弘等传。赞曰》:「孝宣承统,纂修洪业。」
《國語辭典》:起居注  拼音:qǐ jū zhù
中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以唐宋的记注最为详备,为修史的重要依据;元明以后,制度虽存,而记载渐趋简单,价值大不如前。如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东汉马皇后撰有〈明帝起居注〉等。
《漢語大詞典》:殿撰
宋 代集英殿修撰、集贤殿修撰(后改为右文殿修撰)的省称。 陆游 诗有《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因 辛弃疾 曾任右文殿修撰及集英殿修撰,故称。后 元 代 张起岩 以进士第一名特授集贤院修撰, 明 清 沿其制,“殿撰”遂成为状元的通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然自后北闈试事,不復令新殿撰(前一科状元)持衡,遂改三百餘年之旧制矣。”参阅宋史·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司史
主持史书的修撰工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张衡 司史,而惑同 迁 固 , 元帝 王后,欲为立纪,谬亦甚矣。”
《漢語大詞典》:史撰
史馆修撰的省称。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学士、舍人、待制迁二资,带史撰,更得优迁。”
分類:史馆修撰
《国语辞典》:是非得失  拼音:shì fēi dé shī
曲直对错与所得所失。宋。朱熹〈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二〉:「重念臣愚,素无史学,然于是非得失之故,实有善善恶恶之心。」
《国语辞典》:切韵指掌图(切韵指掌图)  拼音:qiè yùn zhǐ zhǎng tú
书名。宋司马光撰,一说杨中修撰,二卷。附检例一卷,为元邵光祖所补。原本亡佚已久,此自永乐大典录出。此书以三十六字母,区别清浊为二十图,首独韵,次开合韵。每类中,又以四等字多寡为次。律度精密,为等韵学及研究宋代语音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