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种族(種族)  拼音:zhǒng zú
1.在同一物种内,一些表现型相似的群体的组合。英文为race。此处主要用于人种的区分,一般可根据其外表形态和遗传特徵(如肤色、发色等),甚至个人的自我认同及社会文化等予以划分,因此具有若干争议性。
2.族,灭。「种族」指族诛、诛灭亲族。《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后秦种族其家,尽让高祖。」
《漢語大詞典》:俦党(儔黨)
(1).同辈;众人。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论:“年十五,与弟俱居太学,诣博士受业,闭门讲诵,不随儔党,兄弟知名,为学者所宗。”
(2).指因乡里、亲族或其他关系结成的群体。文选·左思〈蜀都赋〉“养交都邑,结儔附党” 唐 吕向 注:“养其交道,结附儔党。”
《國語辭典》:插花  拼音:chā huā
1.一种将花材作适当的安排,使之美观,藉以陶冶心性的艺术。
2.插花于冠帽以为饰。旧时科举中试者,得插花披红,以示荣宠。
3.戴花。宋。张耒〈田家〉诗三首之二:「插花野妇包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
4.赌局进行时,由局外人搭角共承担输赢的责任。后引指参与别人的事情而获利。如:「这场纠纷,是因插花分红不均所引起的。」
5.比喻参与、加入另一个团体的活动。如:「别班举办郊游,他老爱去插花。」
《國語辭典》:母亲(母親)  拼音:mǔ qīn
称谓。称妈妈。《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孙权失惊曰:『母亲有话明说,何苦如此?』」《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做些针指,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國語辭典》:新军(新軍)  拼音:xīn jūn
1.新编成的军队。《左传。成公十六年》:「韩厥将下军,郤至佐新军。」唐。杜甫〈曲江对雨〉诗:「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
2.指清末自强运动用新法组织训练的部队。《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标下叫龙占元,是两江尽先补用都司,现在新军左营当哨官。」
3.生力军。多指活力充沛、生气蓬勃的群体。如:「我们是一群有冲劲的新军。」
《漢語大詞典》:恋群(戀羣)
依恋群体。 唐 李绅 《忆放鹤》诗:“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翮将成莫恋羣。”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驮骡又是恋羣的,一个一跑,那三个也跟了下来。”
分類:依恋群体
《国语辞典》:共业(共业)  拼音:gòng yè
1.数人共有的产业。如:「这家公司是他们兄弟三人的共业。」
2.佛教用语。指会造成群体每个分子共同报应的业力。《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六:「其增上果亦业所生,何得共受?共业生故。」
《漢語大詞典》:胪言(臚言)
传言;流言;群体之言。国语·晋语六:“风听臚言於市,辨祅祥於謡。” 韦昭 注:“风,采也。臚,传也。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飞语一发,臚言四驰。”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原叙》:“爰取昔日所藏,詮次成帙,坿陈肊见,以当臚言,藉备异日史家之采择。”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总统之选,非能自庸妄陵猎得之,必其尝任方面与为国务官者,功伐既明,才略既著,然后得有被选资格,故虽以全国人民臚言推举,不至怐瞀而失其伦也。”
《漢語大詞典》:蜂群(蜂羣)
蜜蜂的一个群体。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蜂王通常每群只有一只;工蜂自数千至数万只不等,雄蜂一般只在群体需要的季节里才存在。 元 戴表元 《义蜂行》:“朝朝莫莫与蜂狎,颇识蜂羣分等差。一蜂最大正中处,千百以次分来衙。”
《國語辭典》:个体(個體)  拼音:gè tǐ
单独的人、生物或其他不可分的实体,相对于集体、群体而言。如:「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独立的个体。」
《國語辭典》:摩擦  拼音:mó cā
1.两物相接触而过或来回擦动。如:「摩擦生热」。也作「磨擦」。
2.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如:「其实他们之间的摩擦是可以避免的。」也作「磨擦」。
《国语辞典》:群育  拼音:qún yù
一种群体生活的教育,为五育之一。其目的在使学生适应群体生活、养成互助合作以及和谐相处的习性。
《國語辭典》:档子(檔子)  拼音:dǎng zi
1.一件事。如:「昨天在大庭广众出丑的那一档子事,至今他还耿耿于怀。」
2.一单位团体。《红楼梦》第一一回:「现叫奴才们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著呢。」
3.簿册、卷宗。《红楼梦》第一一回:「礼单都上上档子了,老爷的领谢的名帖都交给各来人了。」也称为「档案」。
《漢語大詞典》:社群
社会群体。例如:大学是一个知识的社群。
《国语辞典》:河绵(河绵)  拼音:hé mián
动物名。海绵动物,群体呈树状,可高达六、七寸,附生于池、湖、河底岩石或木桩,呈鱼卵状。也称为「淡水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