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工程队(工程队)  拼音:gōng chéng duì
政府所雇用从事工程的工作群体。
《漢語大詞典》:棕色人种(椶色人種)
即澳大利亚人种。 大洋洲 及其附近地区的原有居民群体。体质特征:肤色棕黑或浅棕,发型呈波状、卷曲状,也有直状,发色黑;眼色黑褐;唇形为厚唇或中等唇;眼裂较大;鼻较宽。主要分布于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波利尼西亚 、 巴布 亚新几内亚 、 斯里兰卡 、 印度 南部等地。
《国语辞典》:群组(群组)  拼音:qún zǔ
1.指由多个或部分工作性质相同的人或机器组成的群体。在同一个群体中时,可以彼此的分享对方的资源。
2.电脑作业环境中,将一群使用者集结成一个可互相分享资源的群体。
《国语辞典》:偶族  拼音:ǒu zú
在一社会中分为两个社会群体,成员资格,若经由男性延续者称父系偶族,经由女性延续者为母系偶族。
《国语辞典》:鼓藻  拼音:gǔ zǎo
植物名。绿藻门接合藻目,鼓藻科。藻体多为单细胞或少数呈群体,多数种类的细胞均具有对称的两半,并有花纹和突起,能行有性与无性生殖。常分布淡水池沼或水田中。
《国语辞典》:部落同盟  拼音:bù luò tóng méng
一个由部落、小部落或聚落联合成共同行动的群体。
《国语辞典》:次级文化(次级文化)  拼音:cì jí wén huà
社会里某些群体的价值、观念、习惯或生活方式等,与主流社会相异,并具有独特性者,称为次级文化。也称为「次文化」。
《國語辭典》:边际人(邊際人)  拼音:biān jì rén
同时参与两个以上对立的团体,或未能充分参与任何团体的人,如移民、多族群认同者等。这个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派克(Robert E.Park)于西元1926年提出,用以指称受到多种文化冲击,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无法归属于任何一方,而难以形成自我认同者。
《漢語大詞典》:崩克
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的青年亚文化群体。其特征是:穿破旧的服装,脸部化妆得光怪陆离,留麦穗型头发并染成各种颜色,有的还插上羽毛,形象骇人。
《漢語大詞典》:群体凝聚力
群体中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情感力量。体现了群体成员之间、群体与成员之间的吸引程度,吸引程度越强,群体的团结水平就越高。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主要有: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成员的目标一致性程度和为共同目标而工作的程度,以及外界威胁的强弱等。
《國語辭典》:珊瑚虫(珊瑚蟲)  拼音:shān hú chóng
动物名。腔肠动物,生暖海中,体圆筒状,上有口,触手若干生于口周,口直通于腔肠,腔肠有隔膜而分数房,皆雄雌别体,繁殖或为有性生殖,而以分裂、出芽之无性生殖法成为树枝状之群体者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