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3
词典
2
分类词汇
41
共43,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分类词汇
(续上)
尾索动物
团藻
工程队
棕色人种
群组
偶族
鼓藻
部落同盟
次级文化
边际人
崩克
群体凝聚力
珊瑚虫
《国语辞典》:
尾索动物(尾索动物)
拼音:
wěi suǒ dòng wù
一种产于海中的动物。呈囊状,单体或群体,雌雄同体。幼虫尾有脊索,蝌蚪状,故称为「尾索动物」。
分类:
海中
动物
群体
《国语辞典》:
团藻(团藻)
拼音:
tuán zǎo
一种多细胞绿藻。生长在淡水中,藻体呈球形群体,直径约一至五毫米,能游动,由数百个至上万个具鞭毛的细胞排列在球体表面。可以进行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分类:
细胞
绿藻
生长
淡水
水中
群体
《国语辞典》:
工程队(工程队)
拼音:
gōng chéng duì
政府所雇用从事工程的工作群体。
分类:
政府
雇用
从事
工程
群体
《漢語大詞典》:
棕色人种(椶色人種)
即澳大利亚人种。 大洋洲 及其附近地区的原有居民群体。体质特征:肤色棕黑或浅棕,发型呈波状、卷曲状,也有直状,发色黑;眼色黑褐;唇形为厚唇或中等唇;眼裂较大;鼻较宽。主要分布于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波利尼西亚 、 巴布 亚新几内亚 、 斯里兰卡 、 印度 南部等地。
分類:
澳大利亚
大洋洲
附近
近地
地区
原有
居民
群体
《国语辞典》:
群组(群组)
拼音:
qún zǔ
1.指由多个或部分工作性质相同的人或机器组成的群体。在同一个群体中时,可以彼此的分享对方的资源。
2.电脑作业环境中,将一群使用者集结成一个可互相分享资源的群体。
分类:
电脑
多个
作业
环境
分工
作性
一群
性质
集结
机器
相分
群体
分享
资源
《国语辞典》:
偶族
拼音:
ǒu zú
在一社会中分为两个社会群体,成员资格,若经由男性延续者称父系偶族,经由女性延续者为母系偶族。
分类:
一社
社会
中分
群体
成员
资格
《国语辞典》:
鼓藻
拼音:
gǔ zǎo
植物名。绿藻门接合藻目,鼓藻科。藻体多为单细胞或少数呈群体,多数种类的细胞均具有对称的两半,并有花纹和突起,能行有性与无性生殖。常分布淡水池沼或水田中。
分类:
植物
植物名
绿藻
接合
细胞
少数
群体
《国语辞典》:
部落同盟
拼音:
bù luò tóng méng
一个由部落、小部落或聚落联合成共同行动的群体。
分类:
部落
小部
聚落
联合
合成
共同
同行
行动
群体
《国语辞典》:
次级文化(次级文化)
拼音:
cì jí wén huà
社会里某些群体的价值、观念、习惯或生活方式等,与主流社会相异,并具有独特性者,称为次级文化。也称为「次文化」。
分类:
社会
群体
价值
观念
习惯
生活方式
《國語辭典》:
边际人(邊際人)
拼音:
biān jì rén
同时参与两个以上对立的团体,或未能充分参与任何团体的人,如移民、多族群认同者等。这个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派克(Robert E.Park)于西元1926年提出,用以指称受到多种文化冲击,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无法归属于任何一方,而难以形成自我认同者。
分類:
广狭
广义
未充
充分
参与
社会
群体
个人
《漢語大詞典》:
崩克
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的青年亚文化群体。其特征是:穿破旧的服装,脸部化妆得光怪陆离,留麦穗型头发并染成各种颜色,有的还插上羽毛,形象骇人。
分類:
世纪
现在
西方国家
青年
文化
群体
《漢語大詞典》:
群体凝聚力
群体中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情感力量。体现了群体成员之间、群体与成员之间的吸引程度,吸引程度越强,群体的团结水平就越高。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主要有: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成员的目标一致性程度和为共同目标而工作的程度,以及外界威胁的强弱等。
分類:
群体
个体
结合
情感
力量
《國語辭典》:
珊瑚虫(珊瑚蟲)
拼音:
shān hú chóng
动物名。腔肠动物,生暖海中,体圆筒状,上有口,触手若干生于口周,口直通于腔肠,腔肠有隔膜而分数房,皆雄雌别体,繁殖或为有性生殖,而以分裂、出芽之无性生殖法成为树枝状之群体者为多。
分類:
珊瑚虫
种群
群居
腔肠动物
身体
圆筒
筒形
周围
触手
热带
带海
海中
群体
体形
树枝
骨骼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