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8,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好人
娇娆
仙娥
玉芙蓉
艳质
玉真
妖姬
艳冶
艳妆
娇姿
翠娥
妖艳
姬姜
玉搔头
颜如玉
《國語辭典》:好人  拼音:hǎo rén
1.美人。《诗经。魏风。葛屦》:「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2.品性端正、善良的人。《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卿何由知其好人?收曰:『高允曾为绰赞,称有道德。』」《水浒传》第三七回:「宋江道:『惭愧!正是好人相逢,恶人远离。且得脱了这场灾难。』」
3.健康的人。《红楼梦》第九七回:「贾政……不信冲喜之说。那知今日宝玉居然像个好人一般,贾政见了倒也喜欢。」
4.和事佬。《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我终日在姊夫家里走动,……我在里头做好人,少不得听我处法。」
《國語辭典》:娇娆(嬌嬈)  拼音:jiāo ráo
1.妩媚、美丽。宋。欧阳修〈思白兔杂言戏答公仪忆鹤之作〉:「低垂两翅趁节拍,婆娑弄影誇娇娆。」《幼学琼林。卷二。女子类》:「女貌娇娆,谓之尤物。」也作「娇饶」。
2.美女。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六出:「那一队娇娆,十车细软,便是俺的薄薄宦囊。」也作「娇饶」。
《漢語大詞典》:娇饶(嬌饒)
(1).娇纵;娇宠。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为二亲所娇饶,不早见督以书史。”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为占娇饶分,良多眷恋诚。”
(2).柔美妩媚。 唐 郑谷 《海棠》诗:“穠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宋 王安石 《杏花》诗:“俯窥娇嬈杏,未觉身胜影。”
(3).美人名。指美人。《玉台新咏》载有 汉宋子侯《董娇饶》诗。 唐 杜甫 《春日戏题恼郝使君》诗有“佳人屡出 董娇饶 ”句。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饶 舞袖垂。”参见“ 娇嬈 ”。
《漢語大詞典》:仙娥
(1).仙女。 唐 刘沧 《经麻姑山》诗:“一自仙娥归碧落,几年春雨洗红兰。”《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见珠宫岌然,贝闕高耸。有一仙娥,自内而出。”
(2).指美女。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臺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簫声随 凤史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箕仙多鬼不可频召:“又写二诗云:‘古来花貌説仙娥,自是仙娥薄命多。’”
(3).水名。见“ 仙娥河 ”。
《漢語大詞典》:仙娥河
即 色楞格河 。也写作 仙萼河 。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回鶻 衙帐﹞北六,七百里至 仙娥河 。”亦省称“ 仙娥 ”。旧唐书·贾耽传:“ 太宗 继明重熙,柔远能邇,踰大磧通道,北至 仙娥 ,於 骨利干 置 玄闕州 。”
《漢語大詞典》:玉芙蓉
(1).白莲花。 宋 朱熹 《莲沼》诗:“亭亭玉芙蓉,逈立映澄碧。”
(2).白牡丹的一种。 明 王象晋 《群芳谱·花二·牡丹》:“其白色有玉芙蓉、素鸞娇、緑边白、玉重楼……玉绣球。”
(3).喻美人。 宋 方千里 《浣溪沙》词:“面面虚堂水照空,天然一朶玉芙蓉、千娇百媚语惺憁。”
(4).指芙蓉帐,华美的帐子。 清 刘献廷 《横塘》诗:“被底餘寒午夜鐘,薰笼香透玉芙蓉。脸侵红杏一枝雨,眉点青山若个峰。”
(5).指玉杯。 唐 王建 《宫词》之九一:“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迎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6).喻雪峰。 明 唐寅 《题画》诗之四:“寒雪朝来战朔风,万山开遍玉芙蓉。”
《漢語大詞典》:艳质(豔質)
亦作“豓质”。
(1).艳美的资质。 南朝 陈后主 《玉树后庭花》诗:“丽宇芳林对高阁,新粧艳质本倾城。” 宋 陈思 《〈海棠谱〉序》:“梅花占於春前,牡丹殿於春后……独海棠丰恣艳质,固不在二花下。” 清 吴伟业 《题画菊花》诗:“生来艳质何消瘦,移近高人恰老成。”
(2).指美女。 唐 白居易 《冬至夜怀湘灵》诗:“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我打扮做箇货郎儿,担着些零碎去寻那箇艳质。”《杀狗记·孙华家宴》:“才子豓质,簇拥名园,嬉戏笑蹙鞦韆。”
《國語辭典》:玉真  拼音:yù zhēn
1.仙人。唐。曹唐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再到天台访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尘。」
2.借指美人或所恋的人。宋。欧阳修 玉楼春。池塘水绿春微暖词:「池塘水绿春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國語辭典》:妖姬  拼音:yāo jī
美貌的姬妾。唐。蒋防《霍小玉传》:「妖姬八九人,骏马十数匹,唯公所欲。」
《國語辭典》:艳冶(豔冶)  拼音:yàn yě
妖娇艳丽。南朝梁。庾肩吾〈长安有狭斜行〉:「少妇多艳冶,花钿系石榴。」
《國語辭典》:艳妆(豔妝)  拼音:yàn zhuāng
浓妆。南唐。陈陶〈独摇手〉诗:「汉宫新燕矜蛾眉,春台艳妆莲一枝。」《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
《國語辭典》:娇姿(嬌姿)  拼音:jiāo zī
1.美丽的姿容。唐。罗虬 比红儿诗:「晓向妆台与画眉,镜中长欲助娇姿。」《孽海花》第三回:「太清内家装束,外披著一件大红斗篷,映著雪光,红的红,白的白,艳色娇姿,把他老人家的魂摄去了。」
2.美女。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展转自寻思,定要娶娇姿。」
《漢語大詞典》:翠娥
指美女。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翠娥嬋娟初月暉,美人更唱舞罗衣。” 宋 梅尧臣 《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金带繫袍迴禁署,翠娥持烛侍吟窗。” 清 孙枝蔚 《采莲歌》:“多少游人看翠娥,船归羞和采莲歌。”
分類:美女女子
《國語辭典》:妖艳(妖豔)  拼音:yāo yàn
1.美丽而不庄重。三国魏。钟会〈菊花赋〉:「妍姿妖艳,一顾倾城。」
2.美女。唐。韦应物〈杂体诗〉五首之三:「长安贵豪家,妖艳不可数。」
《國語辭典》:姬姜  拼音:jī jiāng
1.春秋时代,周王室姓姬,齐国姓姜,二国常通婚,故用以称贵族妇女。《左传。成公九年》:「虽有姬姜,无弃蕉萃。」《文选。班固。西都赋》:「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
2.泛指美人。《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室无姬姜,门多长者。」《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传。序》:「饰姬姜狗马之玩,外言不入,惟欲是从。」
《國語辭典》:玉搔头(玉搔頭)  拼音:yù sāo tóu
1.女子的首饰,玉制的发簪。因汉武帝李夫人以玉簪搔头,所以称玉簪为「玉搔头」。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也称为「玉簪」。
2.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叙述明武宗微服出行与名妓刘倩倩相恋的故事。
《國語辭典》:玉簪  拼音:yù zān
1.首饰,玉制的发簪。南朝梁。刘孝威〈妾薄命〉诗:「玉簪久落鬓,罗衣长挂屏。」也称为「玉搔头」。
2.植物名。百合科紫萼属,多年生草本。具毒性,高约一公尺。叶大,呈绿色,卵形。六、七月开白或淡紫色花,含蕊如簪头,有香味。其叶可治蛇伤,花可治喉痛。
《国语辞典》:颜如玉(颜如玉)  拼音:yán rú yù
美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甚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
分类:美女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