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8,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皓齿娥眉
南国佳人
娉婷袅娜
姣娃
佳口
媌条
芙蓉
东家
绮罗
东邻
凌波
名花
金莲
灼灼
士女
《漢語大詞典》:皓齿娥眉(皓齒娥眉)
借指美人或美色。 汉 枚乘 《七发》:“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瞿蜕园 注:“皓齿娥眉,美女的代称。”
《漢語大詞典》:南国佳人(南國佳人)
指南方的美女。 前蜀 韦庄 《忆昔》诗:“西园公子名 无忌 ,南国佳人号 莫愁 。”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西州骏马头如剥,南国佳人颈似瑳。”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漢語大詞典》:娉婷袅娜(娉婷嬝娜)
(1).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明 徐复祚《红梨记·豪宴》:“我府中歌童舞女虽多,端没有这妮子娉婷嬝娜。”
(2).借指美人。 清 洪升 《长生殿·冥追》:“只这冷土荒堆树半棵,便是娉婷嬝娜,落来的好巢窝。”
《漢語大詞典》:姣娃
(1).犹娇女。《王登云休妻》:“女儿姣娃岂惹着妈。”参见“ 娇女 ”。
(2).美女。《王登云休妻》:“为娘与你寻个好姣娃。”
分類:美女女子
《國語辭典》:娇女(嬌女)  拼音:jiāo nǚ
爱女。晋。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董西厢》卷一:「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鸦鬟年十七。」
分類:爱女梁丘
《漢語大詞典》:佳口
指美人,美女。周书·尉迟纲传:“ 太祖 喜曰:‘事平之日,当赏汝佳口。’及克 蜀 ,赐 纲 侍婢二人。”
分類:美女女子
《漢語大詞典》:媌条(媌條)
(1).修长柔美。
(2).指美女。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南都方言言人物之长曰媌条。”
《國語辭典》:芙蓉  拼音:fú róng
1.植物名。锦葵科木槿属,落叶大灌木或亚乔木。高约五公尺,叶阔卵形至心形,掌状浅裂,表面有薄毛,背面密被短绒毛,五至十一出脉。晚秋的清晨开白、红、黄各色花,黄昏时变为深红色,大而美艳。蒴果扁球形,被毛。可供观赏,与叶均可入药。也称为「木芙蓉」。
2.荷花的别名。参见「荷花」条。
《漢語大詞典》:芙蓉剑(芙蓉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载 越王 句践 有宝剑名“纯钧”,相剑者 薛烛 以“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后因以指利剑。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相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诗:“青荧芙蓉剑,犀兕岂独剸。”
《國語辭典》:东家(東家)  拼音:dōng jiā
东边的邻居。《孟子。告子下》:「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
《國語辭典》:东家(東家)  拼音:dōng jia
1.居所的主人。唐。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四:「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也称为「东人」、「东翁」。
2.佣工称雇主为「东家」。《红楼梦》第二回:「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的胞妹。」
3.宴会主人。如:「下次聚会换我当东家。」
《漢語大詞典》:东家行(東家行)
旧时 广东 一带某些企业中资方的组织。《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丝织业有东家行和西家行的组织,东家行即老板,西家行即工人。”《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石行内再分东家行(资方)和西家行(工人)。”亦省称“ 东家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被开除的人,如属西家则无人雇用;倘属东家则无人替他做工。”
《國語辭典》:东施效颦(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里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也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漢語大詞典》:东家丘(東家丘)
《孔子家语》载, 孔丘 的西邻不知 孔丘 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宋 人不辨玉, 鲁 贱东家 丘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阨於 陈 蔡 ,人以为是东家 丘 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崧 曰:‘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原 曰:‘君谓僕以 郑 为东家 丘 ,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 李 杜 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 丘 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 东丘 ”。 唐 严维 《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知己欲依 何水部 ,乡人今正贱东 丘 。”
《國語辭典》:绮罗(綺羅)  拼音:qǐ luó
1.五彩华贵的丝织品。《旧唐书。卷一○○。裴漼传》:「后庭有绮罗之赏,由是为时论所讥。」
2.华丽的衣服。唐。袁晖 二月闺情诗:「有恨离琴瑟,无情著绮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久病新愈,气虚多惊,倦视绮罗,厌闻弦管。」
3.穿著华丽衣服的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唐。李远〈悲铜雀台〉诗:「雪密疑楼阁,花开想绮罗。」
《漢語大詞典》:东邻(東鄰)
(1).东边的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 仲由 之菽,甘于东邻之牲。”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叶圣陶 《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群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阿松 东邻子 金荣 与焉。”
(2).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 西施 与东邻。” 五代 阎选 《浣溪沙》词:“ 刘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3).亦作“ 东厸 ”。特指 殷 纣王 。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厸,古邻字也。”一本作“ 东邻 ”。
《國語辭典》:凌波  拼音:líng bō
1.上下起伏的波澜。晋。郭璞〈江赋〉:「抚凌波而凫跃,吸翠霞而夭娇。」
2.踏浪行进。《楚辞。严忌。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宋书。卷七四。列传。臧质》:「仆训卒利兵,凌波电进。沈镇军、萧安南接舳连旌,首尾风合。」
3.步履飘逸轻盈。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词:「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國語辭典》:名花  拼音:míng huā
1.泛指好花。唐。方干 题盛令新亭诗:「偶尝嘉果求枝去,因问名花寄种来。」
2.比喻妓女。《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一一回:「正是坐对名花,足不出户,连自己公馆也不回去。」
3.比喻美女。如:「名花有主」。
《國語辭典》:金莲(金蓮)  拼音:jīn lián
形容妇女的纤细小脚或步态轻盈。参见「潘妃金莲」条。宋。刘过 沁园春。洛浦凌波词:「忆金莲移换,文鸳得侣,绣茵催衮,舞凤轻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销玉笋长。」
《漢語大詞典》:金莲华炬(金蓮華炬)
金饰莲花形灯炬。新唐书·令狐綯传:“﹝ 綯 ﹞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后用以形容天子对臣子的特殊礼遇。亦作“ 金莲花炬 ”。 清 杨潮观 《换扇巧逢春梦婆》:“做翰林,则归院的金莲花炬,受尽了北闕恩光。”亦省称“ 金莲炬 ”、“ 金莲 ”。 宋 张元干 《喜迁莺令·送何晋之大著兄趋朝歌以侑酒》词:“看君稳步过花甎。归院引金莲。” 金 陈庾 《吊麻信之》诗之二:“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闕俄成白玉楼。”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便催归玉简侍宸旒,他日归来金莲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邹太和 学士云:‘……才子扫眉宜赤管,洞房停烛有金莲。’”
《國語辭典》:灼灼  拼音:zhuó zhuó
1.花茂盛鲜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2.明亮。《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四》:「灼灼西隤日,馀光照我衣。」
《國語辭典》:士女  拼音:shì nǚ
1.泛指男女。《诗经。小雅。甫田》:「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楚辞。宋玉。招魂》:「吴歈蔡讴,奏大吕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2.以古代贵族妇女或美女为题材的国画。宋。苏轼 题张子野诗集后:「昔周昉画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周昉士女,皆所谓『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欤!」也作「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