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玉山行
驾小车
对玉山
行玉山
卫玠车
映玉山
玉人车
裴玉
逐羊车
卫玠羊车
璧人车
乘羊入市
夫向羊车觅
聚车看卫玠
倾城看杀
童子驭车
卫玠洛阳车
小羊车
羊车并载
玉色映市人
嬉战羊车
玉山映人
看杀玉车人
羊驾小车
相关人物
卫玠
裴楷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玠别传》曰:「玠在群伍之中,寔有异人之望。龆龀时,乘白羊车于洛阳市上,咸曰:『谁家璧人?』于是家门州党号为『璧人』。」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玠别传》曰:「玠在群伍之中,寔有异人之望。龆龀时,乘白羊车于洛阳市上,咸曰:『谁家璧人?』于是家门州党号为『璧人』。」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列传·(孙)卫玠、(恒族弟)卫展〉
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晋书》卷三十五〈裴秀列传·(秀从第)裴楷〉~048~
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
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
简释
玉人:喻指男子美貌。唐卢纶《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沉。”
例句
共惜不成金谷妓,虚令看杀玉车人。 王翰 观蛮童为伎之作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崔莺莺 答张生(一作明月三五夜)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张南史 花
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 徐皓 晦日宴高氏林亭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李峤 羊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李白 赠裴十四
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欲将琼树比,不共玉人同。 李端 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
礼将金友等,情向玉人偏。 李端 酬丘拱外甥览馀旧文见寄
明朝九衢上,应见玉人车。 李端 酬秘书元丞郊园卧疾见寄
寄与玉人天上去,桓将军见不教吹。 杜牧 寄★笛与宇文舍人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杜甫 花底
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闻说羊车趋盛府,何言琼树在东林。 武元衡 至栎阳崇道寺闻严十少府趋侍
玉人此日心中事,何似乘羊入市年。 卢殷 维扬郡西亭赠友人
若问玉人殊易识,莲花府里最清羸。 卢纶 偶逢姚校书凭附书达河南郤推官因以戏赠
明朝古堤路,心断玉人车。 卢纶 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
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沈。 卢纶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白玉郎仍少,羊车上路平。 耿湋 奉和元承杪秋忆终南旧居
楼上看珠妓,车中见玉人。 陈子昂 上元夜效小庾体
莫惜羊车频列载,柳丝梅绽正芳菲。 鱼玄机 和人
卫玠羊车悬,长卿驷马姿。 黄滔 喜翁文尧员外病起
《晋书》卷三十一〈后妃上·胡贵嫔〉~962~
泰始九年,帝多简良家子女以充内职,自择其美者以绛纱系臂。而芳既入选,下殿号泣。左右止之曰:「陛下闻声。」芳曰:「死且不畏,何畏陛下!」帝遣洛阳令司马肇策拜芳为贵嫔。帝每有顾问,不饰言辞,率尔而答,进退方雅。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摴蒱,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而何?」帝甚有惭色。芳生武安公主。
泰始九年,帝多简良家子女以充内职,自择其美者以绛纱系臂。而芳既入选,下殿号泣。左右止之曰:「陛下闻声。」芳曰:「死且不畏,何畏陛下!」帝遣洛阳令司马肇策拜芳为贵嫔。帝每有顾问,不饰言辞,率尔而答,进退方雅。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摴蒱,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而何?」帝甚有惭色。芳生武安公主。
《高级汉语词典》:羊车过市
比喻男子才美绝伦,引人羡慕注目
《漢語大詞典》:三车(三車)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南朝 宋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诱以涅槃,救尔生老。肇元三车,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号号 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深浅耳。” 明 唐顺之 《山行即事》诗:“相期 白社 里,共听演三车。” 清 钱谦益 《仙坛唱和诗》之二:“《妙华》已悟三车法,台教今为继别宗。”参见“ 三乘 ”。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國語辭典》:三乘 拼音:sān shèng
佛教用语。梵语tri-yāna的意译。谓三种能使众生获得證悟,息灭烦恼的途径。即从他人听闻佛法而悟道的声闻乘;自己观察自然现象而悟道的独觉乘,和以成佛为目标的佛乘。独觉乘也称为「缘觉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称为「大乘」、「菩萨乘」。《大乘庄严经论》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漢語大詞典》:三驾(三駕)
(1).三次兴兵。《左传·襄公九年》:“三驾而 楚 不能与争。” 杜预 注:“三驾,三兴师。”
(2).指 北魏 时皇帝外出的三种车驾;大驾、法驾、小驾。《魏书·礼志四》:“ 太祖 天兴 二年,命礼官桾採古事,制三驾卤簿。”《北史·魏本纪》:“﹝ 拓跋珪 ﹞始制三驾之法。”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望专委博学之士,检寻前代仪注及卤簿,令於三驾诸仗内,参定今来乘舆出入名件而严设仪卫之禁。”参阅《魏书·礼志四》。
(3).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称三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六舟三驾,运载群生。”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四门幽闢,顾非相而迟迴;三驾晨严,临有为而出顿。”
(2).指 北魏 时皇帝外出的三种车驾;大驾、法驾、小驾。《魏书·礼志四》:“ 太祖 天兴 二年,命礼官桾採古事,制三驾卤簿。”《北史·魏本纪》:“﹝ 拓跋珪 ﹞始制三驾之法。”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望专委博学之士,检寻前代仪注及卤簿,令於三驾诸仗内,参定今来乘舆出入名件而严设仪卫之禁。”参阅《魏书·礼志四》。
(3).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称三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六舟三驾,运载群生。”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四门幽闢,顾非相而迟迴;三驾晨严,临有为而出顿。”
《漢語大詞典》:牵子(牽子)
(1).车之一种,即羊车。《隋书·礼仪志五》:“羊车,一名輦,其上如軺。小儿衣青布袴褶,五辫髻,数人引之,时名羊车小史。 汉 氏或以人牵,或驾果下马。 梁 贵贱通得乘之,名曰牵子。”参见“ 牵车 ”。
(2).上眼皮上的疤痕。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十:“这时候,一位年纪有三十来往,左眼皮上有个牵子的堂客,扎脚勒手,从后门进来。”原注:“牵子,上眼皮上的疤痕。”
(2).上眼皮上的疤痕。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十:“这时候,一位年纪有三十来往,左眼皮上有个牵子的堂客,扎脚勒手,从后门进来。”原注:“牵子,上眼皮上的疤痕。”
《漢語大詞典》:看杀(看殺)
羊车
【佛学大辞典】
(譬喻)三车之一,譬声闻乘。(参见:三车)
【佛学常见辞汇】
三车之一。(参见:三车)
【三藏法数】
羊车者,以羊挽车,故名羊车。喻声闻之人,修四谛行,求出三界,但欲自度,不顾他人。如羊之奔逸,竟不回顾后群,故以羊车喻之。经云: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藏法数】
谓声闻之人,以析空观,观于生灭四谛,破见、思烦恼,證真谛理,得离三界生死;如乘羊车,出于火宅。故法华经云: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析空观者,谓于五阴等法,观察分析,离其著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譬喻)三车之一,譬声闻乘。(参见:三车)
【佛学常见辞汇】
三车之一。(参见:三车)
【三藏法数】
羊车者,以羊挽车,故名羊车。喻声闻之人,修四谛行,求出三界,但欲自度,不顾他人。如羊之奔逸,竟不回顾后群,故以羊车喻之。经云: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藏法数】
谓声闻之人,以析空观,观于生灭四谛,破见、思烦恼,證真谛理,得离三界生死;如乘羊车,出于火宅。故法华经云: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析空观者,谓于五阴等法,观察分析,离其著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