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练营(練營)
始建于 清 同治 初年的军队编制。详“ 练军 ”。
《漢語大詞典》:练军(練軍)
清 代军队编制的名称。 清 代练军之创建,酝酿于 咸丰 年间。 同治 元年于 天津 创练洋枪队。二年,以 直隶 额兵酌改练军。四年,兵部、户部诸臣会议选练 直隶 六军,始定练军之名。各省练兵乃踵行之。练军虽在额设制兵内选择,而营哨饷章均按 湘 淮 军制,与防军相同。练军驻屯于通都重镇,其作用亦与防军相同。 光绪 中叶后,防、练军均改为巡防队。 光绪 、 宣统 之间又改为陆军。参阅清史稿·兵志三
《漢語大詞典》:荆冠
用荆条编制的帽子。传说 耶稣 在被钉上十字架前,兵丁曾编棘冕,冠其首,戏称之为“犹太人的王”。 鲁迅 《野草·复仇(其二)》:“兵丁们给他穿上紫袍,戴上荆冠,庆贺他。” 鲁迅 《三闲集·看司徒乔君的画》:“现在还记得一幅‘耶稣基督’,有一个女性的口,在他荆冠上接吻。”“耶稣基督”,原题《荆冠上的亲吻》。 郭沫若 《落叶》第二九信:“我凝视着你,久了就好象凝视着 耶稣 的圣像一样,你的头上好象戴着了荆冠。”参阅《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十五章。
《漢語大詞典》:军标(軍標)
清 绿营兵编制的一种名称。《清会典·兵部一·尚书侍郎职掌》:“凡緑旗兵,在京,则统於巡捕营,十有九省则统於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而以达於部。”原注:“ 四川 成都 、 新疆 伊犁 将军所属緑营为军标。”
《漢語大詞典》:箢箕
用竹篾编制的畚箕。 未央 《心中充满阳光》:“社员们担着箢箕来到牛栏边,两个妇女用五齿耙将被牛踩得很紧的稻草和牛粪翻起来,装满箢箕,由大家挑走。” 张步真 《朱二升请客》二:“他猛一猴腰,就把毛线衣放进箢箕里。”
《國語辭典》:月桂冠  拼音:yuè guì guān
用月桂的叶子作成的头冠。为古代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中,优胜者的奖品。英国大学对学习古修辞学、诗学毕业的人,也赠以月桂冠。
《漢語大詞典》: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简称《中图法》。北京图书馆等三十六个单位编制。1975年出版,1980年修订重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部类基础上,列编二十二大类。标记符号采用拼音字母和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是我国使用较广泛的一部图书分类法专著。
《國語辭典》:正规军(正規軍)  拼音:zhèng guī jūn
按统一的编制组成,有统一的指挥、制度、纪律及训练的军队。
《漢語大詞典》:造报(造報)
谓编制文件或表册向上级报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户头总催说》:“……户头每甲轮流充当,一任经承造报,倘无所以,选举之。”
《漢語大詞典》:杌床(杌牀)
一种用绳编制的轻便坐具。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床》:“牀既言执,明非重器;又言与坐,非卧具明矣。其编绳者谓之绳牀,或谓之胡牀。案:今人呼坐具为杌牀,非也。盖南人读‘胡’声如‘吴’,因斯致误。”
《國語辭典》:缩编(縮編)  拼音:suō biān
裁减编制。如:「为纾解公司营运困境,各单位部门都必须缩编、裁撤人员。」
《漢語大詞典》:坦克手
亦称“ 坦克乘员 ”。 每辆坦克或自行火炮编制人员的统称。包括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等。
《漢語大詞典》:填造
填写编制。多指帐册文书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具结状》:“业主自丈填册之后,恐册係图里等填造,乡愚漫不经心,日后且得藉口,合行自具结状投递。”
《國語辭典》:套包  拼音:tào bāo
马、驴、骡拉车或推石磨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椭圆形套圈。以皮革或布制成,内装棕、糠等物。也称为「套头」、「套项」。
《国语辞典》:通信研究员(通信研究员)  拼音:tōng xìn yán jiù yuán
中央研究院非编制内的研究员。不必上班,不必开会,不支薪,却与中央研究院维持相当的关系。
《国语辞典》:机械化部队(机械化部队)  拼音:jī xiè huà bù duì
由有装甲运输车装备的步兵、坦克兵、炮兵等编制成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