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乡贡(鄉貢)  拼音:xiāng gòng
唐代由州县选举而贡于朝廷的士人。《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漢語大詞典》:学博(學博)
唐 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梦》:“ 苏州 蒋古愚 学博,秉鐸 潁 上,督课诸子甚严。”
《漢語大詞典》:子学(子學)
即诸子学。一般与经学、史学并提。
《國語辭典》:经生(經生)  拼音:jīng shēng
汉代称五经博士为「经生」。《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论曰》:「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后用以泛称研究经学的人。
《漢語大詞典》:虎观(虎觀)
白虎观 的简称。为 汉 宫中讲论经学之所。后泛指宫廷中讲学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及 明帝 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 虎观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备礼乐於 虎观 ,絶烽火於狼烟。”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置酒 龙门 夜,论文 虎观 秋。”
《國語辭典》:朴学(樸學)  拼音:pú xué
1.朴实之学。《汉书。卷八八。儒林传。欧阳生》:「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
2.清代的汉学家以考据训诂的方法来研究经文为主的学问。如:「清代的朴学颇为兴盛,名家辈出。」
《國語辭典》:儒业(儒業)  拼音:rú yè
儒家的学说。晋。潘岳 夏侯常侍诔:「其在于汉,迈勋惟婴,思弘儒业,小大双名。」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幼习儒业,饱有文章。」
《國語辭典》:外传(外傳)  拼音:wài zhuàn
1.称正史以外的记载。如汉武外传、飞燕外传。《红楼梦》第二三回:「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脚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
2.不以解经为主的注疏,相对于内传而言。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左氏传经,辞语尚略,故复选录国语之辞以实。」
《國語辭典》:直讲(直講)  拼音:zhí jiǎng
1.直接陈述或说明。如:「这件事情不妨直讲,省得大家胡乱猜测。」
2.职官名。辅佐博士讲授经术。《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直讲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经术讲授。」
《国语辞典》:匡衡  拼音:kuāng héng
人名。西汉经学家。字稚圭,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人。生卒年不详。少勤学,家贫,凿通邻家墙壁,引光读书。能文,善说诗。元帝时为相,封安乐侯。后为司隶校尉王尊弹劾,遭免官,卒于家中。
《漢語大詞典》:治经(治經)
研究经学。晋书·食货志:“天之所贵者人也,明之所求者学也,治经入官,则君子之道焉。” 宋 苏轼 《谢制科启》之一:“治经独传於家学,为文不愿於世知。”
分類:治经经学
《國語辭典》:回生  拼音:huí shēng
复苏、再生。如:「起死回生」。《西游记》第四○回:「那皇帝那里肯坐,哭啼啼,跪在阶心道:『我已死三年,今蒙师父救我回生,怎么又敢妄自称尊!』」
《漢語大詞典》:受经(受經)
汉 儒重师法,研习经学,师弟相传。从师学经,称受经。汉书·夏侯胜传:“ 胜 霸 既久繫, 霸 欲从 胜 受经, 胜 辞以罪死。 霸 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胜 贤其言,遂授之。”
《漢語大詞典》:二刘(二劉)
(1).指前、后 汉 开国之君 刘邦 、 刘秀 。晋书·石勒载记下:“朕当在二 刘 之间耳, 轩辕 岂所拟乎!”
(2).指 隋 经学家 刘炫 、 刘焯 。隋书·儒林·刘焯传:“ 刘炫 聪明博学,名亚於 焯 、故时人称二 刘 焉。” 皮锡瑞 经学历史七:“ 隋 之二 刘 ,冠冕一带。 唐 人作疏,皆本二 刘 。”
(3).指 汉 刘向 、 刘歆 父子。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陆务观说东坡三诗:“ 曾吉甫 侍郎藏 子瞻 《和钱穆文》诗真本,所谓‘大笔推君 西汉 手,一言寘我二 刘 间’者,其自注云:‘ 穆文 尝草某答詔,以 歆 向 见喻,故有此句。’”
(4).指 明 刘鈗 、 刘棨 。明史·刘珝传:“﹝ 刘鈗 ﹞博学有行谊,与 长洲 刘棨 并淹贯故实,时称‘二 刘 。’”
(5).指 清 刘宝楠 、 刘文淇 。清史稿·儒林传三·刘宝楠:“﹝ 宝楠 ﹞为诸生时,与 仪徵 刘文淇 齐名,人称 扬州 二 刘 。”
《國語辭典》:内传(內傳)  拼音:nèi zhuàn
1.古人专门解释经义的书,与广引事例、推广本义的外传相对。如《左传》为《春秋》的内传。
2.一种传记。以记述遗闻逸事为主。如《隋书经籍志》有《汉武内传》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