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织女河(織女河)
天河。又名银河。古代神话相传 织女 与 牛郎 隔天河相对,每年七夕渡河相会,故称。汉武帝内传:“启彼无涯津,汎此织女河。”亦称“ 织女津 ”。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疑觴 王母 池,误攀织女津。”
分類:天河织女
《漢語大詞典》:收阴(收陰)
织女神的别名。荆楚岁时记《石氏星经》:“织女神名 收阴 。”
分類:织女女神
《漢語大詞典》:鹊河(鵲河)
即银河。民间传说天上 织女 七夕渡银河与 牛郎 相会,喜鹊填河成桥,故称。 唐 黄滔 《狎鸥赋》:“因嗤鸿渚,盖春去以秋来;翻笑鹊河,竟离长而会促。”《全宋词·鹧鸪天·寿妇人》:“ 织女 初秋渡鹊河。逾旬蟾苑聘 嫦娥 。” 元 王逢 《朱夫人》诗:“鹊河蟾竁肆翱翔,笑援北斗挹酒浆。”
《漢語大詞典》:天梭
天上织女所用之梭。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夕》诗:“天梭织来久,方逢今夜停。” 唐 贾岛 《早起》诗:“秋寝独前兴,天梭星落织。”
分類:天上织女
《國語辭典》:天媛  拼音:tiān yuàn
天女、仙女。常用来指传说中的织女。南朝齐。谢朓 七夕赋奉护军命作:「盈夕露之蔼蔼,升夜月之悠悠,步广阶而延睐,属天媛之淹留。」唐。崔融 嵩山启母庙碑:「肃肃习习,天媛来风雨;雰雰霏霏,神姬下霜雪。」
分類:仙女织女
《漢語大詞典》:凤杼(鳳杼)
对织机的美称。借指织女。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二:“凤杼秋期至,鳧舟野望开。”
分類:织机织女
《國語辭典》:纺织娘(紡織娘)  拼音:fǎng zhī niáng
草螽的别名。参见「草螽」条。
《漢語大詞典》:支机女(支機女)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上织女。 元 萨都剌 《补阙歌》:“玉桥素练悬银河,支机女儿飞凤梭。” 明 徐渭 四声猿·渔阳三弄:“校书郎侍玉京香案,支机女倚银汉仙槎。”参见“ 支机石 ”。
分類:天上织女
《漢語大詞典》:支机石(支機石)
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太平御览卷八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集林》:“昔有一人寻 河 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 严君平 ,云:‘此支机石也。’”一说,其人为 汉 代 张骞 ,谓 骞 奉命寻找 河 源,乘槎经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见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 骞 。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唐 宋之问 《明河篇》:“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 成都 卖卜人。” 明 何景明 《七夕》诗:“乘槎莫问支机石,河汉年年此夜阴。” 清 赵翼 《夜坐》诗:“浪説支机石,谁乘犯斗槎?”亦省作“ 支机 ”、“ 支石 ”。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七夕》:“空接 灵臺 下,方恧辨支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支石还投。” 明 张煌言 《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犯斗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机。”
《漢語大詞典》:灵夕(靈夕)
指七夕。相传七夕为 牛郎 、 织女 相会之夕。古人称 牛郎 、 织女 为“灵匹”,故称。 郑泽 《七夕赴城》诗:“灵夕征期戒,新凉别思宜。”参见“ 灵匹 ”。
《漢語大詞典》:灵匹(靈匹)
(1).神仙匹偶。指牵牛、织女二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七日夜女歌六》:“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文选·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云 汉 有灵匹,弥年闕相从。” 张铣 注:“灵匹,谓牛女相匹耦也。” 唐 王勃 《七夕赋》:“佇灵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 明 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灵匹渡银河,人间醉綺罗。”
(2).美好的配偶。 唐 孟郊 《婵娟篇》:“月嬋娟,真可怜。夜半 姮娥 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唐 嵩山女 《书任生案》诗:“神仙尽灵匹,君意合何如?”
《国语辞典》:牛女佳期  拼音:niú nǚ jiā qí
牛郎、织女相见的日子。《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翌日牛女佳期,妾当陈瓜果与君登楼乞巧。」《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今夜牛女佳期,只该饮酒作乐,不该说情话儿。」
《国语辞典》:乌鹊成桥(乌鹊成桥)  拼音:wū què chéng qiáo
相传牛郎和织女分居天河两岸,每年七夕乌鹊飞集天河,相连成桥,使牛郎、织女渡河相会。见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阴教》。后以乌鹊成桥比喻男女结合或夫妻团聚。宋。张孝祥〈雨中花慢。一叶凌波〉词:「犹自待,青鸾传信,乌鹊成桥。」
《漢語大詞典》:七夕钱(七夕錢)
古钱币名,有牵牛、织女的图案。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泉谱》:七夕钱为牵牛织女相对形,穿上为花,穿下为草,制甚古质。”
《漢語大詞典》:灵鹊填河(靈鵲填河)
民间传说天上的 织女 每年七月初七之夕渡银河与 牛郎 相会,喜鹊飞来搭桥。因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人团聚。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护兰》:“灵鹊填河,犹无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