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啁哳  拼音:zhōu zhá
拟声词。形容繁杂细碎的声音。《楚辞。宋玉。九辩》:「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其人举手指挥,语啁哳不可辨。」
《漢語大詞典》:碎锦(碎錦)
(1).细碎的锦缎;小花纹的锦缎。 晋 潘岳 《射雉赋》:“毛体摧落,霍若碎锦。”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游仙》:“石纹如碎锦,藤苗似乱丝。”
(2).比喻细碎的花朵或波光。 唐 李德裕 《山桂》诗:“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颁新政宣谕》:“百鸟来王於幼主,室闪红光;和风献瑞於 洞庭 ,浪铺碎锦。”
《國語辭典》:砂砾(砂礫)  拼音:shā lì
粗细不一的碎石。也作「沙砾」。
《國語辭典》:沙砾(沙礫)  拼音:shā lì
细沙子和碎石块。如:「道路整修工程正在进行中,到处都是沙砾。」
《國語辭典》:窸窣  拼音:xī sù
形容细碎而断续的声音。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漢語大詞典》:濈濈
(1).聚集貌。《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毛 传:“聚其角而息,濈濈然。”旧唐书·张仲武传:“ 雁门 之北, 羌 戎 杂处,濈濈羣羊,茫茫大卤。” 清 王雨春 《鬻儿行》:“濈濈原兽,顾犊而嘶。”
(2).汗出。
(3).象声词。细碎的声音。 金 元好问 《度大白岭往昆阳》诗:“飢蚕濈濈催人老,野鹤昂昂羡汝闲。”
《國語辭典》:繁缛(繁縟)  拼音:fán rù
1.采饰繁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2.声音细碎。三国魏。嵇康〈琴赋〉:「沛腾迕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
《漢語大詞典》:碎月
花丛下细碎的月光。 唐 王建 《唐昌观玉蕊花》诗:“一树蘢葱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阶前碎月明。”
《國語辭典》:靡密  拼音:mǐ mì
1.凌乱碎密。《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黄霸》:「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挑行之。」
2.紧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及仲宣靡密,发端必遒。」
《國語辭典》:杂碎(雜碎)  拼音:zá sui
1.烦杂琐碎。《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百家杂碎,请用从火。」
2.牛羊的内脏。《西游记》第七五回:「哥啊,吃了杂碎也罢,不知在那里支锅?」
3.讥骂没有用的人。如:「快走吧!别理这杂碎!」
《國語辭典》:窃窃(竊竊)  拼音:qiè qiè
1.形容声音低微。《列子。汤问》:「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一干人正在那里窃窃私议。」
2.明察。《庄子。齐物论》:「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國語辭典》:零碎  拼音:líng suì
1.细碎的事物。唐。白居易 老柳树诗:「雪花零碎逐年减。」
2.不完整。《三国演义》第一○回:「又下令追寻董卓尸首,获得些零碎皮骨。」《红楼梦》第四七回:「只见薛蟠衣衫零碎,面目肿破。」
《國語辭典》:委琐(委瑣)  拼音:wěi suǒ
1.细碎。如:「委琐杂物」。
2.器度狭窄,举止鄙俗。《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岂特委琐握龊,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
《國語辭典》:支节(支節)  拼音:zhī jié
1.四肢骨节。《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唐。罗隐《蒙叟遗意》:「混沌氏以支节为山岳,以肠胃为江河。」
2.繁琐细碎,不重要的事。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却,须又从事亲的良知上去扩充将来,如此,又是脱却本原,著在支节上求了。」清。陈鳣《对策》卷四:「至于礼志,合郊祀、祭祀、朝会为一门,以省支节。」
《國語辭典》:星儿(星兒)  拼音:xīng ér
一点点、少许。宋。石孝友 惜奴娇。我已多情词:「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是你。我也没、星儿恨你。」《红楼梦》第五一回:「麝月便拿了一块银子,提起戥子来问宝玉:『那是一两的星儿?』」
《漢語大詞典》:萧屑(蕭屑)
(1).象声词。形容凄凉而细碎的声音。 唐 韦应物 《对春雪》诗:“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清 朱仕琇 《〈溪音〉序》:“时或晨露淅沥,居人未起,籜陨沙頽,萧屑有无。”
(2).凄凉。世说新语·文学“初,注庄子者数十家” 刘孝标 注引《向秀本传》:“或言 秀 游託诸贤,萧屑卒岁。” 前蜀 韦庄 《抚盈歌》:“鑾舆去兮萧屑,七丝断兮泬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