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骨化  拼音:gǔ huà
人或动物体内的纤维组织和软骨逐渐硬化变成骨头。
《國語辭典》:声带(聲帶)  拼音:shēng dài
1.动物喉头中间附列的两条韧带。绷于喉头软骨的两旁,中留三角形的声门,呼气时,气过声门,激韧带颤动而发声。
2.记录声音于电影、电视软片左侧的曝光部分,通常分面积式与密度式两种,另有一种磁性声带。
《國語辭典》:麻纸(麻紙)  拼音:má zhǐ
以麻纤维制造的纸。精制品可用来造捲烟纸,粗制品则可以用作纸箱。唐。李肇《翰林志》:「凡慰军旅用黄麻纸,并用印。」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王右军少年多用紫纸,中年用麻纸,又用张永义制纸取其流丽,便于行笔。」
分類:麻纸纤维
《国语辞典》:棕毛  拼音:zōng máo
棕榈叶柄下端有褐色苞毛,包于茎干上,俗称为「棕毛」。坚韧耐湿,可制成绳网、毛刷、扫帚、雨具等。
《漢語大詞典》:绵连(綿連)
(1).见“ 绵联 ”。
(2).一种优质纸张。以竹木纤维为原料,坚韧洁白,适宜于印刷贵重书籍。产于 江西 、 福建 一带。 鲁迅 《热风·所谓“国学”》:“他们所刻的书都无 民国 年月,辨不出是 元 版是 清 版,都是古董性质,至少每本两三元,绵连,锦帙,古色古香,学生们是买不起的。”
《國語辭典》:绵联(綿聯)  拼音:mián lián
连绵不绝。《文选。张衡。西京赋》:「缭垣绵联,四百馀里,植物斯生,动物斯止。」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绵联邪亘,侧直齐平。」
《漢語大詞典》:细度
用某种单位数来表示的相对宽度、相对直径、线密度或单位长度的重量(如纤维或线纱的)
《漢語大詞典》:回水
水受到障碍物、反向流或潮流的影响而上溯或倒流。例如:淹回水而凝滞。——《楚词·屈原·涉江》
(例如在下水道或河漕中)
纸机网部排出的废水,其中含有细小纤维及其他化产药品
《漢語大詞典》:葛子
用芭蕉纤维织成的细布。后汉书·王符传:“且其徒御僕妾,皆服文组綵牒,锦绣綺紈,葛子升越,筩中女布。” 李贤 注:“子,细称也。 沈怀远 《南越志》曰:‘蕉布之品有三,有蕉布,有竹子布,又有葛焉。虽精麤之殊,皆同出而异名。’”
《國語辭典》:取向  拼音:qǔ xiàng
推行事物时所选择的方向。如:「有氧运动取向的减肥方法,最近颇为盛行。」
《漢語大詞典》:弹花
利用弹弓或机械使棉花的纤维变得松软。例如:弹花行业。
《漢語大詞典》:纻麻(紵麻)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纤维洁白有光泽,是纺织工业重要原料。汉书·地理志下:“自 合浦 徐闻 南入海,得大州……男子耕农,种禾稻紵麻,女子桑蚕织绩。” 唐 郑渥 《洛阳道》:“杨柳惹鞭公子醉,紵麻掩泪 鲁 人迷。” 宋 梅尧臣 《二月五日雪》诗:“有梦皆蝴蝶,逢袍只紵麻。”
《國語辭典》:筋络(筋絡)  拼音:jīn luò
与骨节相连的肌肉,称为「筋络」。
《國語辭典》:梳理  拼音:shū lǐ
1.用梳子整理。如:「梳理狗毛」。《野叟曝言》第一九回:「一个丫鬟,拿著梳具,传夫人之命,来替白相公通发。又李夜间被打,髻发散乱,急需梳理,却见丫鬟少艾,引嫌辞谢。」
2.纺织工艺中用植有针或齿的机件使纤维排列一致,并清除其中短纤维和杂质的过程。
《国语辞典》:毛毡(毛毡)  拼音:máo zhān
将毛纤维压缩而成的布。可分为压缩毛毡和针轧毛毡两大类,前者较精致,后者较粗糙。
《國語辭典》:蕉布  拼音:jiāo bù
用蕉麻纤维织成的夏布。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五。葛布》:「广人颇重蕉布。出高要宝查、广利等村者尤美。」
分類: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