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4,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粮尽
兵粮
粮糗
学粮
见粮
粮料院
粮船
口粮
米粮
粮艘
鹤粮
粮种
粮纲
粮乏
斋粮
《骈字类编》:粮尽(粮尽)
蜀志后主传建兴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
《漢語大詞典》:兵粮(兵糧)
军粮。三国志·魏志·贾逵传:“以兵粮给 休 ( 曹休 ), 休 军乃振。”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 贵州 无重兵,官糈兵粮,入不偿出,每岁国家赔出五六万两至八九万两不等,未尝食 贵州 之利。”
分類:军粮
《漢語大詞典》:粮糗(糧糗)
粮食。旧唐书·肃宗纪:“庚子,至 乌氏驛 , 彭原 太守 李遵 謁见,率兵士奉迎,仍进衣服粮糗。” 宋 陈亮 《酌古论·封常清》:“训练士卒,储粮糗,浚沟固垒,清野以待之。”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六》:“主芻茭之峙有人,主粮糗之供有人。”
分類:粮食
《漢語大詞典》:学粮(學糧)
(1).指求学的费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气义:“ 郭代公 年十六,入太学,与 薛稷 、 赵彦昭 为友。时有家信至,寄钱四十万,以为学粮。”
(2).指办学的经费。 宋 苏轼 《乞赐州学书板状》:“朝廷尊用儒术,更定贡举条法,渐復祖宗之旧,人人慕义,学者日众,若学粮不继,使至者无归,稍稍引去,甚非朝廷乐育之意。”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崇寧 间初兴学校,州郡建学,聚学粮,日不暇给。”
《國語辭典》:见粮(見糧)  拼音:xiàn liáng
现存的粮米。《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分類:现存粮食
《漢語大詞典》:粮料院(糧料院)
官署名。 宋 初以武臣为都粮料使,后改以文臣主其事。有诸司粮料院及诸军粮料院之别,分掌官俸及军饷。南渡后,设有分差各处的粮料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库务职局·粮料院:“国初承旧制,有粮料院使。《会要》曰: 太平兴国 五年正月,分粮料诸司、马、步军为三院。 雍熙 四年四月,改用使臣勾当, 端拱 二年改以京朝官主之。 神宗 元丰 末併马、步军为诸军,与诸司为二院。”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本朝枢密本兵、礼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
《国语辞典》:粮船(粮船)  拼音:liáng chuán
旧时在运河上运粮的船只。
《國語辭典》:口粮(口糧)  拼音:kǒu liáng
按人数发给某段时间内的粮食。如士兵的粮饷及贫民的赈给。《明史。卷一五三。周忱传》:「其修圩、筑岸、开河、浚湖所支口粮,不责偿。」
《國語辭典》:米粮(米糧)  拼音:mǐ liáng
泛指五谷杂粮。如:「救灾中心将大批米粮分送给受灾户,使灾民能够免除断粮的危机。」《三国志。卷三○。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东夷》:「其国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馀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盐供给之。」
分類:米粮粮食
《高级汉语词典》:粮艘
运粮船
《漢語大詞典》:鹤粮(鶴糧)
指隐居修道者的口粮。 唐 皮日休 《暇日独处寄鲁望》诗:“园蔬预遣分僧料,廩粟先教算鹤粮。” 明 曹学佺 《戊辰二日夜光堂及来江亭少憩》诗:“鹤粮资拾橡,僧菜学烧畬。”
《骈字类编》:粮种(粮种)
宋书孝武帝纪诏曰去岁东土多经水灾春务已及宜加优课粮种所须以时贷给
又周朗传使其受食者悉令就佃淮南多其长帅给其粮种凡公私游手岁发佐农令堤湖尽修原陆并起
《韵府拾遗 阳韵》:粮纲(粮纲)
文献通考元祐七年知扬州苏轼上言粮纲到京每岁少欠不下六七万石皆以折会填偿𤼵运司不复抱认非祖宗之旧也
《骈字类编》:粮乏(粮乏)
吴志吕蒙传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晋书蔡豹传淮北征军已失不速今方盛暑且涉山阴山人便弓弩习土俗一人守阨百夫不当且运漕至难一朝粮乏非复智力所能防禦也
《漢語大詞典》:斋粮(齋糧)
供僧道用的食粮。 唐 严维 《送桃岩成上人归本寺》诗:“道具门人捧,斋粮谷鸟衔。” 唐 薛能 《子夜》诗:“此日相逢眉翠尽,女真行李乞斋粮。”《水浒后传》第八回:“你是出家人,假化斋粮,倘讨得个信息,却是老大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