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节(金節)
(1).诸侯使臣的符节。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 汉 郑玄 注:“诸侯使臣行覜聘,则以金节授之,以为行道之信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明 何景明 《观兵》诗之二:“使过传金节,军行奏玉簫。”
(2).古代殿庭的仪仗。 唐 刘长卿 《奉饯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诗:“权分金节重,恩借铁冠雄。”宋史·仪卫志一:“黄麾半仗,金节一十二人;黄麾小半仗、黄麾角仗,各设金节十二人。”宋史·仪卫志六:“金节, 隋 制也。黑漆竿,上施圆盘,周缀红丝拂八层,黄绣龙袋笼之。”
《漢語大詞典》:握节(握節)
持守符节。谓不辱君命。左传·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 唐 杜甫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燃脐 郿坞 败,握节 汉 臣回。”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有 桀 犬,婴此汤罗,衔鬚义愤,终乎握节,各狥所奉,咸有可嘉。”
《漢語大詞典》:瑞节(瑞節)
(1).即玉节。古代朝聘时用作凭信的玉制符节。周礼·地官·调人:“弗辟则与之瑞节,而以执之。” 孙诒让 正义:“凡玉节,通谓之瑞节。”左传·文公十二年:“﹝寡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夫瑞节者,有五种:一曰镇圭,二曰牙璋,三曰穀圭,四曰琬圭,五曰剡圭。”
(2).指瑞与节。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贄币瑞节以镇之。” 韦昭 注:“瑞,六瑞。王执镇圭,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六寸;子执穀璧,男执蒲璧,皆五寸。节,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以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通典·职官三:“符宝郎: 周 官有典瑞掌节二官,掌瑞节之事。”参见“ 六瑞 ”、“ 六节 ”。
(3).谓显示吉庆之时节。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庆改号启》:“嘉生蠲庆,风云瑞节。”
《漢語大詞典》:宝符(寶符)
(1).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史记·赵世家:“ 简子 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於 常山 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 常山 上,求,无所得。 毋卹 还,曰:‘已得符矣。’ 简子 曰:‘奏之。’ 毋卹 曰:‘从 常山 上临 代 , 代 可取也。’ 简子 於是知 毋卹 果贤,乃废太子 伯鲁 ,而以 母卹 为太子。”后遂以“宝符”为称美 赵 之地势或 赵 氏子孙的典实。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紫电浮匣剑,青山孕宝符。”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 赵 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 唐 李德裕 《赠故蕃维州城副使悉怛谋制》:“昔 常山 临 代 ,为全 赵 之宝符; 河 西絶 羌 ,断西戎之右臂。”
(2).宝玺和符命。新唐书·肃宗纪:“ 上皇天帝 御 宣政殿 ,授皇帝传国、受命宝符,册号曰 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
(3).上天所赐的符命。《宋史·乐志九》:“天锡宝符,俾炽而昌。”
(4).古时避邪驱鬼的符箓。 宋 刘过 《沁园春·观竞渡》词:“香黍缠丝,宝符插艾,犹有樽前儿女怀。”按,后汉书·礼仪志中:“仲夏之月……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又:“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國語辭典》:假节(假節)  拼音:jiǎ jié
1.持符节为使臣。《汉书。卷一二。平帝纪》:「遣太仆王恽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
2.借用符节。《战国策。燕策二》:「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
《國語辭典》:符节(符節)  拼音:fú jié
1.古代出入城门关卡的一种凭證。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各取其一,使用时相合以为凭。后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为凭證。《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唐。元结舂陵行〉:「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2.形容相符合、吻合。《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漢語大詞典》:效节(效節)
(1).献出符节。左传·文公八年:“司城 荡意诸 来奔,效节於府人而出。”
(2).尽忠。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自谓可终始相保,并骋材力,効节明主。” 唐 权德舆 《建除诗》:“执心思报国,效节在忘躯。” 明 高启 《卞将军墓》诗:“谁知効节者,不在清谈人。”
分類:尽忠符节
《漢語大詞典》:分虎
将虎状符节的一半给受封者作为信物。谓授与官爵。后汉书·宦者传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盖以十数。”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既而分虎出守,以囊被见嗤。”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分虎名高初命相,攀龙迹下愧登门。”
《國語辭典》:军符(軍符)  拼音:jūn fú
古时调遣兵士的信符。剖竹为二,由国君和主帅各持其一。后以文书代替。明。沈明臣 凯歌:「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漢語大詞典》:授节(授節)
授以符节。 三国 魏 曹植 《与司马仲达书》:“今足下曾无矫矢理纶之谋,徒欲候其离舟,伺其登陆,乃图并 吴 会 之地,牧东野之民,恐非主上授节将军之心也。” 唐 韩愈 《曹成王碑》:“迁御史大夫,授节帅 江西 。”
分類:符节
《漢語大詞典》:翠节(翠節)
(1).绿色的枝茎。 唐 皮日休 《公斋四咏·小桂》:“稜层立翠节,偃騫樛青螭。” 元 虞集 《仁寿寺僧报更生佛祠前生瑞竹有怀故园》诗之一:“苍筤独出千丛里,翠节駢生数尺餘。”
(2).饰以翠羽的符节。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一:“几时来翠节,特地引红妆。” 宋 晏几道 《蝶恋花》词:“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非买玉环思适 郑 ,暂时翠节解司兵。”
《國語辭典》:符印  拼音:fú yìn
兵符印信。《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军士怨怒,将段文楚杀了;送符印,迎请李克用做留后。」
《漢語大詞典》:伟节(偉節)
(1).高尚的节操。 宋 苏轼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诗:“伟节何须怒, 宽饶 要少和。”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冯惟敏》:“ 朱竹垞 谓 汝言 诗华整可观,其 贾氏 之伟节乎?余谓终不若 汝行 之才气纵横也。”
(2).喻指朝廷派出的大吏。节,符节,官吏的凭证。 清 顾炎武 《赴车》诗之一:“稟性特刚方,临难詎可改。伟节不西行,大祸何繇解。”
《漢語大詞典》:节麾(節麾)
(1).古代朝廷授予大将的符节和令旗。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兼两镇之节麾,备三公之典策。” 清 曼殊室主人 《班定远平西域》第二幕:“朕今特举行军旗亲授式,以重使命,卿请前席祗受节麾呀!”
(2).用为对职掌兵权者的敬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其与 百制府 书云:‘…… 额 自上去九月,接奉恩命,调任 江 巡,依侍节麾,俾供驱策。’”
《國語辭典》:赴节(赴節)  拼音:fù jié
1.赴,应合。赴节指应合其节奏。《文选。陆机。文赋》:「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
2.全力保全节义。《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雄臣驰驽,义夫赴节。」
《國語辭典》:幢节(幢節)  拼音:chuáng jié
1.传达命令的符信等物。《新唐书。卷一六五。郑馀庆传》:「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
2.旗帜仪仗。《新唐书。卷一八五。韦昭度传》:「敬瑄不内,诏东川顾彦朗与建合兵以讨,拜昭度兼行营招抚使。乃建幢节行城下,谕其众曰:『毋久闭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