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凤转(鳳轉)
(1).形容姿态美妙,像凤凰回旋起舞一样。 唐 薛存诚 《仙石灵台赋》:“或鸞廻而凤转,乍云点而霜横。” 唐 钱众仲 《舞中成八卦赋》:“赴度应声,倏凤转而龙翥;攅青拖紫,骇霞粲而锦新。”
(2).形容书法笔势流转悦目。 唐 王维 《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昨蒙书额度僧等,龙腾金榜,凤转银钩。”
《国语辞典》:逆锋(逆锋)  拼音:nì fēng
书法上运笔的方法。指运笔的方向与顺锋相反的笔势。一般用在起笔、收笔或钩时。
《漢語大詞典》:五势(五勢)
指书法中钩裹、钩努、衮笔、儓笔、奋笔五种笔势。
《国语辞典》:柳体(柳体)  拼音:liǔ tǐ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所写的字体,笔势瘦劲有力,结构紧密,有别于颜体的舒和厚重。
《漢語大詞典》:虎踔
虎跃。比喻笔势刚健。 宋 真德秀 《跋陈北山帖》:“ 北山先生 陈公 ,词章翰墨为近世第一。此其未五十时书也,笔势遒美已如此。至晚岁则犹龙腾虎踔,不可搏执矣。”
分類:笔势刚健
《漢語大詞典》:吴带当风(吴帶當風)
唐 画家 吴道子 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因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 吴 ( 吴道子 )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 曹 ( 曹不兴 )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 吴 带当风,曹衣出水。’” 元 汤垕 《古今画鉴·唐画》:“其(指 吴道子 )傅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谓之‘ 吴 带当风’。”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 静子 手持繢绢一帧……有女郎兀立,风采盎然,碧罗为衣,颇得‘ 吴 带当风’之致。”
《国语辞典》:矫若惊龙(矫若惊龙)  拼音:jiǎo ruò jīng lóng
形容笔势、舞姿等的伸缩、腾转,恰如乍现之龙般耀眼夺神。《晋书。卷八○。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国语辞典》:矫若游龙(矫若游龙)  拼音:jiǎo ruò yóu lóng
形容笔势、舞姿等灵活似游龙的姿态。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一一出:「看他矫若游龙,超踰集鸟。……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国语辞典》:裴岑纪功碑(裴岑纪功碑)  拼音:péi cén jì gōng bēi
古隶书,笔势雄劲生辣,六行,行十字,全称为「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碑为东汉永和二年所立,旧址在新疆巴尔库尔城西五十里,清雍正年间移置城西北三里关帝庙前。
《国语辞典》:行列输入法(行列输入法)  拼音:háng liè shū rù fǎ
一种中文电脑的输入方法。将字根依其首尾笔势的关系,配合键盘用行列的方式设定字根位置,只要依取码原则取出字根,而不必死记字根与键盘的相对位置。
《漢語大詞典》:走蚓惊蛇(走蚓驚蛇)
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明 汤式 《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锦綉额赠新题走蚓惊蛇,丹青帧摸巧样迴鸞舞鹤。” 明 陈大声《北伴读书·富文堂宴赏》曲:“简书文半逼 苏 ,诗律法全学 杜 ,走蚓惊蛇,写一笔 唐 怀素 。”参阅宣和书谱·草书·唐释怀素
《国语辞典》:笔断意连(笔断意连)  拼音:bǐ duàn yì lián
形容写字作画时,点画虽断,而笔势相连续。如:「这幅书法作品,点画间笔断意连,气势流畅。」
《国语辞典》:带草连真(带草连真)  拼音:dài cǎo lián zhēn
草,草书;真,楷书。「带草连真」指字体中兼有草、楷的笔势。元。钟嗣成〈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长江有尽愁无尽〉曲:「织锦回文,带草连真,意诚实,心想念,话殷勤。」元。无名氏〈喜春来。两行带草连真字〉曲:「两行带草连真字,四句尤云殢雨诗。」
《漢語大詞典》:凤翥鸾回(鳳翥鸞迴)
形容字体笔势之妙,如鸾凤的飞舞。 宋 王溥 唐会要·书法:“今见圣迹,兼絶二 王 ,凤翥鸞迴,实古今圣书。” 明 张居正 《谢堂楼额名并赐金疏》:“龙飞虎变,幸逢千载之期;凤翥鸞迴,屡拜十行之札。”
《國語辭典》:凤舞龙飞(鳳舞龍飛)  拼音:fèng wǔ lóng fēi
1.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看见山明水秀,凤舞龙飞,果然是一个好去处。」也作「龙飞凤舞」。
2.形容笔势生动活泼。也作「龙飞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