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89,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讼端
棘端
持两端
下端
端默
钱端
端丽
卷端
玄端
端匹
端容
端心
端正月
端实
悲端
《漢語大詞典》:讼端(訟端)
诉讼之事端。 宋 吕陶 《奏乞放坊场欠钱状》:“或虚指债负,妄起讼端,横赖论索。” 元 张养浩 《牧民忠告·约束》:“诸吏曹勿使纵游民间,纳交富室,以泄官事,以来讼端,以啟倖门也。”镜花缘第十二回:“细访贵乡兴讼之由,始知其端不一:或因口角不睦,不能容忍;或因财产较量,以致相争。偶因一时尚气,鸣之於官,讼端既起,彼此控告无休。”
分類:诉讼事端
《漢語大詞典》:棘端
犹棘猴。 南朝 梁 何逊 《又答江革》诗:“棘端虽非譬,至妙安可量。要知同罔象,然始见豪芒。”参见“ 棘猴 ”。
《國語辭典》:棘猴  拼音:jí hóu
战国时,有宋人自请为燕王在棘木上的尖端刻猴,企图诈骗钱财。右御和治工皆言此为不可能之事,燕王查问,得知此乃骗局,故杀宋人。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用以比喻虚妄或诈骗。元。贡师泰 寄静庵上人诗:「世事同蕉鹿,人心类棘猴。」
分類:棘刺尖端
《國語辭典》:持两端(持兩端)  拼音:chí liǎng duān
犹豫不决或怀有二心。汉。陆贾《新语。怀虑》:「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漢語大詞典》:下端
指东西的下面一头。 汉 蔡邕 《书势》:“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絶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
《漢語大詞典》:端默
庄重沉静。 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 明 李贽 《答周柳塘》:“若信如 鲁桥 ,便以为恭敬,则临朝端默如神者,决不召祸败。”
分類:庄重沉静
《韵府拾遗 寒韵》:钱端(钱端)
晋书张光传陈敏作乱时江夏太守陶侃与敏大将钱端相距于长岐将战襄阳太守皮初为步军使光设伏以待之
《國語辭典》:端丽(端麗)  拼音:duān lì
端庄美丽。《南史。卷二八。褚裕之传》:「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画,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
分類:端庄美丽
《漢語大詞典》:卷端
书刊开端的部分。 清 周亮工 《书徐氏所藏张林宗先生旧稿》:“并大书其定交之地之年於卷端。”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但卷端又声明着下期要更名为《西北风》了。”
分類:书刊开端
《國語辭典》:玄端  拼音:xuán duān
古代男性的黑色祭服,因袖子端正而得名。自天子以下至士皆可穿著,或为冠礼、昏礼、朝礼的正式服装,或为閒居在家时穿著的衣服。《周礼。春官宗伯。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凡大祭祀大宾客共其衣服而奉之。」
《漢語大詞典》:端匹
古代布帛计量词。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五年:“悉罢诸道行营将士,共赐布帛二十八万端匹。” 胡三省 注:“ 唐 制:布帛六丈为端,四丈为匹。”
《漢語大詞典》:端容
(1).正容;敛容。隋书·后妃传序:“ 煬帝 时,后妃嬪御,无釐妇职,惟端容丽饰,陪从醼游而已。” 鲁迅 《集外集·〈赠人二首〉之二》:“ 秦 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2).指端庄的神情。 明 袁宏道 《叙陈正甫〈会心集〉》:“面无端容,目无定睛。”
《漢語大詞典》:端心
(1).犹专心,一心。《后汉书·韦彪传》:“宜简尝歷州宰素有名者,虽进退舒迟,时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职周密。”
(2).正直的心地。 唐 王炎 《赋得行不由径》:“邪径趋时捷,端心恶此名。”
《漢語大詞典》:端正月
指农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是夜月最圆,故称。 唐 韩愈 《和崔舍人咏月》:“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漢語大詞典》:端实(端實)
(1).正直诚实。 唐 韩愈 《举韩泰自代状》:“词学优长,才器端实。”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五年:“中书门下其采端实之士,明进诸朝;察辨矫激巧伪者,加於黜焉。”
(2).确实。 明 汤式 《一枝花·桧轩为越中沙子正赋》套曲:“虽无华丽芳菲,端实萧爽清奇。”
《漢語大詞典》:悲端
(1).可悲的情事。《梁书·明山宾传》:“追忆谈绪,皆为悲端,往矣如何!”
(2).哀伤的心绪。 唐 王昌龄 《代扶风主人答》诗:“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三:“佳晨追良覿,触物悬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