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32,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童子
童稚
牧童
山童
童仆
童蒙
小童
青童
黄童
童颜
童儿
村童
童冠
童心
童童
《國語辭典》:童子  拼音:tóng zǐ
1.未成年的小孩子。《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两个童子请他进食,食毕,复请他到便室具汤沐浴,进新衣一袭。」
2.童生。《聊斋志异。卷四。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國語辭典》:童稚  拼音:tóng zhì
孩童。《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吕布向前一把扯回,如提童稚。」
《國語辭典》:牧童  拼音:mù tóng
牧牛羊的童子。《三国演义》第三五回:「正行之间,见一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儒林外史》第一回:「知县正走著,远远的有个牧童,倒骑水牯牛从山嘴边转了过来。」也作「牧竖」。
《漢語大詞典》:山童
(1).山村儿童。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山童采葛,入丹竇而忘归;野老紆花,向清溪而不返。” 唐 李白 《答从弟幼成》诗:“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尊。” 元 虞集 《后续咏贫士》诗之一:“山童衣百鶉,唤之愧匆匆。”
(2).僧道或隐士的侍者。 唐 孙逖 《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随。” 宋 陈达叟 《〈本心斋食谱〉叙》:“客从方外来,竟日清言,各有饥色,唤山童供蔬饌,客尝之,谓无人间烟火气。” 元 袁桷 《题巨然〈枫林雅集图〉》诗:“山童注新泉,支鼎拾薪籜。” 清 厉鹗 《徵招·为蒋丈雪樵赋》词:“酒熟倒葫芦,有山童相待。”
(3).谓山无草木。参见“ 山童石烂 ”。
《漢語大詞典》:山童石烂(山童石爛)
谓山无草木,石头腐烂。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欢会誓》:“侍女之席,誓不敢即;渝盟受殃,神质於旁。山童石烂,言则可诞;山崇石坚,此言不愆。”
《國語辭典》:童仆(童僕)  拼音:tóng pú
家童与仆役,后泛指仆人。也作「僮仆」。
《國語辭典》:童蒙  拼音:tóng méng
1.年幼无知的儿童。《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冀。」
2.知识浅陋,幼稚无知。《淮南子。齐俗》:「古者民童蒙不知东西,貌不羡乎情,而言不溢乎行。」
《國語辭典》:小童  拼音:xiǎo tóng
1.年幼的孩童。《庄子。徐无鬼》:「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2.僮仆。唐。杜甫 独坐诗二首之二:「晒药安垂老,应门试小童。」也称为「小童儿」。
3.古代诸侯夫人自称的谦词。《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
4.帝王居丧时的自称。《左传。僖公九年》:「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漢語大詞典》:青童
(1).神话传说中的仙童。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昔有 青童 秉烛飇飞轮之车至此,其迹存焉。”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南岳真人赤君 、 西城王君 及诸 青童 并从 王母 降於 盈 室。”
(2).引申为修炼有素的道士。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3).即 青童君 。 唐 顾况 《短歌行》之六:“ 轩辕 弓箭无人识, 东海 青童 寄消息。” 唐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步网绕碧落,倚树招 青童 。” 王琦 注:“《真灵位业图》:‘ 龚仲阳 、 幼阳 兄弟二人,受道於 青童君 。’” 宋 苏轼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戏作此数句》诗:“喜我归有期,举酒属 青童 。”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 青童 ,神仙 青童君 也。” 陈三立 《榘林五十生日赋赠》之三:“神丹受得 青童 祕,散落人间只等閒。”参见“ 青童君 ”。
(4).指少年。 唐 于鹄 《古挽歌》:“青童抱何物,明月与香囊。” 清 郑燮 《止足》诗:“闺中少妇,好乐无猜;花下青童,慧黠适怀。” 续范亭 《总部观平剧》诗:“丰衣足食好榜样,两个青童四百磅。”
《漢語大詞典》:青童君
亦称“ 青童大君 ”。 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 东海 。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三:“ 青童大君 云:‘欲植灭度根,当拔生死栽。’”《〈黄庭内景经〉序》:“《黄庭内经》一名《东华玉篇》” 务成子 注:“东华者,方诸宫名也, 东海 青童君 所居也。”
分類:仙人
《國語辭典》:黄童(黃童)  拼音:huáng tóng
1.孩童。因幼童毛发未黑,故称为「黄童」。《三国演义》第六回:「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声素著。世之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
2.汉代神童黄香。《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黄香传》:「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分類:幼童
《國語辭典》:童颜(童顏)  拼音:tóng yán
年老而面色润泽如孩童一般。南朝宋。鲍照〈萧史曲〉:「萧史爱少年,嬴女吝童颜。」
《漢語大詞典》:童儿(童兒)
(1).犹儿童。汉书·东方朔传:“童儿牧竖,莫不眩耀。” 唐 刘禹锡 《刘氏集略说》:“始余为童儿,居江湖间喜与属词者游,谬以为可教。” 宋 苏辙 《酿重阳酒》诗:“我年七十似童儿,逢节欢欣事从厚。”
(2).特指牧童。《西游记》第五二回:“忽见那牛栏边一个童儿盹睡,青牛不在栏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庄农不足,要寻一个童儿,专管牧养。”
《漢語大詞典》:村童
(1).乡村儿童。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 王维 《宿郑州》诗:“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水浒传》第五回:“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王荆公 ﹞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捫虱坐,黄鸟挟书眠。’余以为首句是乞儿向阳,次句是村童逃学。”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2).指粗俗的年轻人。《水浒传》第六回:“村童量酒,想非涤器之 相如 ;丑妇当壚,不是当时之 卓氏 。”
《漢語大詞典》:童冠
指青少年。语出《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 舞雩 ,咏而归。” 汉 蔡邕 《彭城姜伯淮碑》:“童冠自远方而集者,盖千餘人。” 晋 陶潜 《时运》诗:“童冠齐业,閒咏以归。” 清 洪亮吉 《游南湖记》:“童冠之乐,云当暮春;袚除之期,刚展十日。”
分類:青少年
《國語辭典》:童心  拼音:tóng xīn
孩童纯真无邪的本性。《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终也。」
《國語辭典》:童童  拼音:tóng tóng
1.树叶浓密而下垂的样子。《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
2.树木无枝叶,光秃秃的样子。汉。无名氏〈别诗〉三首之三:「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宋。梅尧臣〈杨公蕴之华亭宰〉诗:「今年拗都尽,秃株立童童。」
3.光洁的样子。汉。高诱 淮南子叙:「时民歌之曰:『一尺绘,好童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