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9,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科考
童子
同年
门生
帘外
场屋
出身
甲第
科名
高标
经义
举人
登庸
策名
入帘
《國語辭典》:科考  拼音:kē kǎo
明清科举制度,各省学政周历各府州,从童生中考选秀才及甄试欲应乡试的生员,取入一、二、三等者,准送乡试,称为「科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宗师田洪录科考,韩子文又得吴太守一力举荐,拔为前列。」《儒林外史》第七回:「本道来科考时,访知你若再如此,断不能恕了。」也称为「科试」。
《國語辭典》:童子  拼音:tóng zǐ
1.未成年的小孩子。《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两个童子请他进食,食毕,复请他到便室具汤沐浴,进新衣一袭。」
2.童生。《聊斋志异。卷四。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國語辭典》:同年  拼音:tóng nián
1.年岁相同。《晋书。卷六六。列传。刘弘》:「弘有干略政事之才,少家洛阳,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
2.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你我虽则隔省同年,今日天涯相聚,便如骨肉一般。」
3.同时。汉。贾谊 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國語辭典》:门生(門生)  拼音:mén shēng
1.弟子、学生。《里语徵实》引《隶释》:「谓汉儒开门授徒,亲授业者,则曰弟子,次相传授,则曰门生。」《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门生正要同敝友来候老师,不想返劳老师先施。」
2.科举时代,考试及第者,对主管官的自称。《通俗编。仕进》:「知贡举,称新进士为门生,惟起于唐之中叶耳。」
3.投靠世族的门客。《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
《漢語大詞典》:帘外(簾外)
科举考试时,负责监试之官员。宋史·选举志二:“凡覆试,令宰执出题,不许都司干预,仍日轮臺諫一员,帘外监试。” 清 翟灏 通俗编·仕进:“监试等不预考校,谓之帘外,则凡预考校官,时亦当谓之帘内,今称内帘外帘,盖承之也。”参见“ 帘官 ”。
《國語辭典》:帘官(簾官)  拼音:lián guān
科举时代乡会试贡院内的官员。分内、外帘,在外监试的官员称为「外帘」,在内阅卷的称为「内帘」。因皆不得出堂帘之外,故统称为「帘官」。
《國語辭典》:场屋(場屋)  拼音:cháng wū
1.科举时代试士的场所。《宋史。卷二八七。陈彭年传》:「太平兴国中,举进士,在场屋间颇有隽名。」宋。王禹称〈谪居感事〉诗:「空拳入场屋,拭目看京师。」
2.戏场。唐。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分類:厚礼
《國語辭典》:出身  拼音:chū shēn
1.奉献自己。《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上》:「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汉。祢衡鹦鹉赋〉:「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
2.指仕宦为官。《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宣徽好生不忍,心里要收留拜住回家成亲,教他读书,以图出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守了一世书窗,指望巴个出身,多少挣些家私。」
3.因个人前段经历或家庭背景而具备的身分。如:「工人出身」。《三国演义》第二回:「我与汝出身寒微,非张让等,焉能享此富贵?」《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好汉不论出身低,实不相瞒,我这贱内,就是这里头出身。」
4.旧称丫鬟嫁人为「出身」。《金瓶梅》第六二回:「这小丫头绣春,我教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
《國語辭典》:甲第  拼音:jiǎ dì
1.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赐列侯甲第,僮千人。」晋。张华轻薄篇〉:「甲第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2.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上赖祖宗之荫,下托贤妻之德,举中甲第。」
《國語辭典》:甲科  拼音:jiǎ kē
1.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汉代课士分甲乙丙三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甲科试题最难。《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唐。王建〈送薛蔓应举〉诗:「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2.明清以后通称进士为「甲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段话文,乃是四川新都县有一乡宦,姓杨,是本朝甲科。」也称为「甲榜」。
《國語辭典》:科名  拼音:kē míng
科举功名。《宋史。卷一五九。选举志五》:「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请问人生在世,是祖父要紧?是科名要紧?」
《國語辭典》:高标(高標)  拼音:gāo biāo
1.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为标。常用以形容山之高。唐。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比喻人品高尚。如:「风范高标」。《旧唐书。卷一八三。外戚传。武承嗣传》:「王高标峻尚,雅操孤贞。」
3.高标准的简称。如:「今年联考,国文的高标分数很低。」
《國語辭典》:经义(經義)  拼音:jīng yì
1.经书的意旨。《汉书。卷八一。张禹传》:「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建立学校,导之经义。」
2.以经文为题所作的文章。唐宋用以取士,明清变为八股,称为「制义」。《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
《國語辭典》:举人(舉人)  拼音:jǔ rén
1.把人抱举起来。《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
2.举用人才。《左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
3.汉代取士用人无考试之法,皆令郡国守相荐举,被荐举者称为「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也称为「大会状」、「大春元」。
《國語辭典》:登庸  拼音:dēng yōng
举用人才。《书经。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
《國語辭典》:策名  拼音:cè míng
出仕、任官。《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漢語大詞典》:策名委质(策名委質)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杜预 注:“名书於所臣之策。” 孔颖达 疏:“古之仕者於所臣之人书己名於策,以明繫属之也。”后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遂自立为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渊 ﹞策名委质,守死善道,忠至义尽,为九州表。”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臣里閭孤贱,才无可甄,值 齐 网之弘,弛宾客之禁,策名委质,忽焉二纪。”周书·李贤传论:“及逢时值主,策名委质,或使烦莫府,或契阔戎行。” 唐 杨炯 《薛振行状》:“遂乃弹冠筮仕,策名委质。”
《國語辭典》:入帘(入簾)  拼音:rù lián
科举时代,考官进场阅卷,称为「入帘」。《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原来鲜于同为八月初七日看了蒯公入帘,自谓遇合十有八九。」《儒林外史》第六回:「王德道:『今岁汤父母不曾入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