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秋胡戏妻(秋胡戏妻)  拼音:qiū hú xì qī
杂剧名。元石君宝作,演春秋时鲁人秋胡新婚从军,离家十年,其妻守节不移,秋胡得官返家,途中误戏其妻,几经波折,终得重聚的故事。
《国语辞典》:乞食饭牛(乞食饭牛)  拼音:qǐ shí fàn niú
春秋时百里奚怀才不遇,行乞于路,终获秦缪公重用;宁戚出身贫贱,饲牛高歌,而获齐桓公赏识,委以重任的故事。见《汉书。卷五一。邹阳传》。
《国语辞典》:齐大非耦(齐大非耦)  拼音:qí dà fēi ǒu
耦,配偶。春秋时齐侯想将女儿嫁给郑国太子忽,太子以国力悬殊不敢高攀而辞却,人问其故,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典出《左传。桓公六年》。比喻婚姻门第不相称,不敢高攀。也作「齐大非偶」。
《国语辞典》:人尽可夫(人尽可夫)  拼音:rén jìn kě fū
春秋时,郑大夫祭仲专权跋扈,郑厉公欲藉祭仲女婿雍糺将之除去。雍糺之妻雍姬得悉后十分为难,求教于母亲。其母晓以「人尽夫也,父一而已」之义,雍姬便舍夫妇之情而向父亲告密,造成雍糺冤死,郑厉公出奔。见《左传。桓公十五年》。后用以形容不守贞节的妇女或指过皮肉生涯的妓女。
《国语辞典》:管鲍之交(管鲍之交)  拼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春秋时代齐国管仲和鲍叔牙相交至深。见列子。力命。后用来比喻友情深厚。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一四出:「前与苏子瞻,山河定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国语辞典》:非异人任(非异人任)  拼音:fēi yì rén rèn
春秋时郑成公卧病,郑国大夫子驷请求与晋国和好,郑成公因楚王曾因他的缘故,眼睛受了箭伤,而不愿背弃楚国而与晋国交好。典出《左传。襄公二年》。后以非异人任称某事件应由自己负责。
《国语辞典》:公子小白  拼音:gōng zǐ xiǎo bái
春秋时齐襄公之弟。因齐襄公暴戾无道,出奔莒国。后齐襄公被弑,小白先行回齐国,以兵力阻挡打败欲回国的公子纠。小白即位,即是齐桓公。
《国语辞典》:公孙杵臼(公孙杵臼)  拼音:gōng sūn chǔ jiù
人名。春秋时晋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为赵朔食客。朔既为屠岸贾所杀,朔妻遗腹生一儿,杵臼与朔友程婴谋存其孤,乃由杵臼负他人婴儿匿山中,婴出谬告于屠岸贾,贾遣将攻之,杵臼与他人婴儿均被杀;婴抱赵氏真孤匿藏山中,而得保全。见《史记。卷四三。赵世家》。
《国语辞典》:干将莫邪(干将莫邪)  拼音:gān jiāng mò yé
春秋时善铸剑的一对夫妇。曾铸干将、莫邪雄雌二剑献于吴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多借指为利剑。《战国策。齐策五》:「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国语辞典》:九合一匡  拼音:jiǔ hé yī kuāng
春秋时齐桓公得管仲之助,多次会盟诸侯,称霸主,使混乱的政局得以安定的故事。见《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后以喻凭藉卓越的治国才能,使动荡的世局得以安定。《艺文类聚。卷二五。人部九。嘲戏》:「后汉崔寔答讥曰:『……及其规合策纵,勋绩克章,拨乱夷险,九合一匡,圣人大宝,唯斯为光。』」
《国语辞典》:窥御激夫(窥御激夫)  拼音:kuī yù jī fū
春秋时,齐国晏婴车夫之妻从门缝窥其夫替晏婴驾车,意颇自得,其妻不满,遂求去,并告诫其夫当自重,知所奋发。车夫悔而改之,终被荐为大夫。典出《史记。卷六二。管晏传》。
《国语辞典》:会稽之耻(会稽之耻)  拼音:guì jī zhī chǐ
春秋时吴王夫差发兵围越都会稽,越王句践称臣请和,夫差乃罢兵而归,是为「会稽之耻」。见《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
《国语辞典》:斲轮老手(斲轮老手)  拼音:zhuó lún lǎo shǒu
春秋时,齐桓公有一位名叫扁的工匠,专制车轮。砍制车轮得心应手,制做精巧。虽心中自有绝窍技术,但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传给儿子。故七十岁依旧斲轮。典出《庄子。天道》。比喻技艺精练纯熟或经验丰富的人。也作「斫轮老手」。
《国语辞典》:子推割股  拼音:zǐ tuī gē gǔ
春秋时晋人介之推,伴晋文公重耳流亡时,曾因无粮而割股肉与重耳食的故事。见《庄子。盗蹠》。后为古代统治者用来作为愚忠的典范。
《国语辞典》:子囊城郢  拼音:zǐ náng chéng yǐng
春秋时楚国令尹子囊,在死时仍不忘修筑郢城的故事。见《左传。襄公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