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公孙龙(公孙龙)  拼音:gōng sūn lóng
人名:(1)(西元前498~?)字子石,春秋时楚人。为孔子弟子。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公孙龙传》。(2)字子秉,战国时赵人。生卒年不详。有白马非马及坚白异同之辩,平原君礼遇甚厚,所著书称《公孙龙子》,列于名家。
《国语辞典》:柯盟  拼音:kē méng
春秋时齐鲁交战,鲁败,割地与齐,齐桓公遂与鲁庄公在齐地柯会盟,鲁将曹沬趁机用匕首劫桓公于坛上,迫使齐国退还所侵占的鲁地。见《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也作「柯会之盟」。
《漢語大詞典》:秋箭
秋日计时的漏箭。借指秋时。 唐太宗 《度秋》诗:“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国语辞典》:公子纠(公子纠)  拼音:gōng zǐ jiū
春秋时齐襄公之弟。齐襄公暴戾无道,公子纠出奔鲁国,后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回齐国,小白以兵力阻挡。公子纠与之战,不胜遂被杀。
《漢語大詞典》:青蜩
蝉的一种。学名螿、寒螿。身青,多在深秋时鸣叫。 南朝 梁简文帝 《谢赉扇启》:“饮露青蜩,应三伏之脩景;羣飞黄雀,送六月之南风。” 宋 范成大 《新晴行郪水上与涪江相近》诗:“过尽江沙穿麦壠,忽有青蜩扶叶鸣。”
《國語辭典》:宋襄公  拼音:sòng xiāng gōng
春秋时宋国的君主。(西元?~前637)名兹父,宋桓公之子。好言仁义,继齐桓公为盟主,为春秋五霸之一,与楚战于泓,受伤而卒。在位十四年,谥襄。
《国语辞典》:鄹邑  拼音:zōu yì
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县东南。春秋时鲁邑,为孔子的故居。
《国语辞典》:冉伯牛  拼音:rǎn bó niú
人名。(西元前554~?)名耕,字伯牛。春秋时鲁国人。为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名列孔门德行科。不幸染恶疾。将死时,孔子自窗牖握其手,感叹的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国语辞典》:桐城县(桐城县)  拼音:tóng chéng xiàn
县名。位于安徽省怀宁县北。春秋时桐国所在地,汉置龙舒、枞阳二县,唐时才改名为「桐城县」。
《国语辞典》:南史氏  拼音:nán shǐ shì
春秋时,齐国一位刚正直言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国语辞典》:楚庄王(楚庄王)  拼音:chǔ zhuāng wáng
春秋时楚国国君。(?~西元前591)名侣。有雄才,任伍举、苏从,励精图治,国势大张,灭庸克宋,伐陈围郑,与晋争霸。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师,庄王问周鼎之大小轻重,隐有图周之志。为春秋五霸之一,在位二十三年,谥庄。
《国语辞典》:柳盗蹠(柳盗蹠)  拼音:liǔ dào zhí
人名。相传是春秋时代柳下惠的弟弟。为天下大盗。因古代有大盗名蹠,故世人称之为「柳盗蹠。」
《国语辞典》:禹王台(禹王台)  拼音:yǔ wáng tái
相传春秋时师旷吹乐之台。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后人思念禹的功德,建庙于此台,故称为「禹王台」。也称为「吹台」。
《国语辞典》:芦花衣(芦花衣)  拼音:lú huā yī
夹层填塞芦絮的冬衣。春秋时鲁国闵子骞遭后母凌虐,逼迫他在严冬酷寒时,穿著假充棉絮的芦花衣。见《太平御览。卷三四。时序部。寒引孝子传》。后比喻虐待前妻子女的后母。清。宣鼎《麻疯女邱丽玉》:「为母死后,汝父必继娶芦花衣,古今一辙。」
《国语辞典》:鱼藏剑(鱼藏剑)  拼音:yú cáng jiàn
戏曲剧目。周代故事戏。叙述春秋时专诸以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协助公子光立为王的故事。也作「鱼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