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牢笼(牢籠)  拼音:láo lóng
1.关鸟兽动物的器具。也作「劳龙」。
2.引申为涵盖、包括。《文选。左思。魏都赋》:「经始之制,牢笼百王。」唐。柳宗元 愚溪诗序:「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也作「劳笼」。
3.比喻束缚、控制。如:「他不为旧礼教所牢笼。」
4.骗人的圈套。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怎知你逞尽顽凶,设就牢笼。」《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牢笼巧设美人局,美人原不是心腹。」
5.笼络。《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今又封赏吕旷、吕翔,带去军中,此乃牢笼河北人心。」
6.掩盖、盖过。《周书。卷四一。庾信传》:「唯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
《國語辭典》:苑囿  拼音:yuàn yòu
花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去侈靡、卑宫馆、坏苑囿、填池堑。」
《國語辭典》:鹰犬(鷹犬)  拼音:yīng quǎn
1.打猎时用以追逐禽兽的鹰和猎犬。唐。元稹捕捉歌〉:「网罗布参差,鹰犬走回互。」《西游记》第二八回:「只见那南半边,鼕鼕鼓响,当当锣鸣,闪上有千馀人马,都架著鹰犬,持著刀鎗。」
2.比喻供人指使为非作恶的人。《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张琥、李定为安石爪牙,台官张商英乃安石鹰犬。」
《國語辭典》:羁绁(羈絏)  拼音:jī xiè
马络头与马缰。《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
《漢語大詞典》:襟裾
(1).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 宋 张九成 《秋兴》诗:“清风拂襟裾,片月堕篱落。” 清 孙枝蔚 《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诵诗感《无衣》,涕泪湿襟裾。”
(2).引申为胸前。 清 尤侗 《游灵岩记》:“歷阶而望,则 太湖 也。山色有无,水光上下,渔舟一叶,落霞千点,气象茫茫,集於襟裾。”
(3).詈词。谓禽兽而穿着人的衣服。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 明 袁宗道 《读〈孟子〉》:“百姓行矣而不著,习矣而不察,则为襟裾之禽兽。”
《國語辭典》:皮毛  拼音:pí máo
1.泛指带毛的兽皮,可用来禦寒。《庄子。让王》:「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
2.皮肤的毛孔。《黄帝内经素问。卷一○。欬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3.比喻事物的外表或粗浅的知识。《文明小史》第四八回:「金道台道:『这不过皮毛上的议论,至于如何办法,断非我们台面上数语所能了结。』」
《漢語大詞典》:获者(獲者)
(1).猎得禽兽者。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兽私之,获者取左耳。” 郑玄 注:“获,得也,得禽兽者取左耳当以计功。”
(2).指古代举行射礼时持旌唱获者。犹今之报靶员。仪礼·乡射礼:“司马又命获者倚旌于侯中。获者由西方,坐取旌于侯中。” 郑玄 注:“谓之获者以事名之。” 贾公彦 疏:“云以事名之者,以其唱获故名获者也。”
(3).射中靶心者。仪礼·乡射礼:“拾发以将乘矢。获者坐而获。” 贾公彦 疏:“射著禽兽为获,获则得也……射著正鵠亦曰获。”
(4).谓逃亡而被抓获,没为奴婢的人。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获者,逃亡获得,为奴婢者也。”
《國語辭典》:校猎(校獵)  拼音:jiào liè
用栅栏把禽兽围住,再猎取之。《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
《國語辭典》:林苑  拼音:lín yuàn
古代专供统治者狩猎玩乐的林园。
《國語辭典》:宫苑(宮苑)  拼音:gōng yuàn
宫中种植草木,畜养鸟兽,可供游乐的地方。《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宫苑失物,唯收得驮物的马,追问马主,捉举子到内侍省勘问。」
《國語辭典》:射生  拼音:shè shēng
1.射取生物。《董西厢》卷八:「也不爱放马走狗,也不爱射生猎兽。」
2.善于射猎的人,为射生手的简称。《新唐书。卷一三七。郭子仪传》:「诏趣诣省视事,百官往庆,敕射生五百骑执戟宠卫。」
《國語辭典》:诡遇(詭遇)  拼音:guǐ yù
本指打猎时不依规定而追杀猎物。《孟子。滕文公下》:「我驱驰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汉。赵岐。注:「横而射之曰诡遇。」后比喻不以正道追求名利。唐。白居易适意〉诗:「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
《漢語大詞典》:从禽(從禽)
追逐禽兽。谓田猎。易·屯:“即鹿无虞,以从禽也。”《三国志·魏志·栈潜传》:“若逸于游田,晨出昬归,以一日从禽之娱,而忘无垠之衅,愚窃惑之。” 唐 张正元 《临川羡鱼》诗:“不应同逐鹿,詎肯比从禽。”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 艾子 有从禽之僻,畜一猎犬,甚能搏兔。”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严求》:“然羣校多从禽,聚饮近野,或骚扰民庶。”
《國語辭典》:异族(異族)  拼音:yì zú
1.异姓、不同姓的人。《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古者天子必内有异姓大夫,所以正骨肉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异族也。」晋。陆机于承明作与弟士龙〉诗:「饮饯岂异族,亲戚弟与兄。」
2.外族。如:「异族迁居中土,带来文化交流。」
3.不同的种类。《文选。左思。蜀都赋》:「水物殊品,鳞介异族。」宋。苏轼异鹊〉诗:「仁心格异族,两鹊栖其衙。」
《國語辭典》:畜牧  拼音:xù mù
在原野饲养牲畜。《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猊、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