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31,分163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山神
迎神
神情
丰神
神奸
神丹
神孙
神伤
神霄
神御
神尧
神兵
神秀
神策
龙神
《國語辭典》:山神  拼音:shān shén
掌管山岳的神。《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西南夷传》:「是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画山神海灵奇禽异兽,以眩耀之,夷人益畏惮焉。」《三国演义》第八九回:「吾乃本处山神,奉伏波将军之命,特来指引。」
《國語辭典》:迎神  拼音:yíng shén
迎接神祇。《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
《國語辭典》:神情  拼音:shén qíng
表情、态度。如:「神情愉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红楼梦》第一一回:「贾瑞听了这话,再不想到今日得这个奇遇,那神情光景一发不堪难看了。」
《國語辭典》:丰神  拼音:fēng shén
风度神态。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丰神雅淡,识量宽和。」宋。韩玉〈水调歌头。重午日过六〉词:「丰神英毅,端是天上谪仙人。」清。洪升《长生殿》第五出:「回瞬,绝代丰神,猛令咱一见,半晌销魂。」
分類:风貌神情
《漢語大詞典》:神奸(神姦)
亦作“ 神奸 ”。
(1).能害人的鬼神怪异之物。左传·宣公三年:“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 杜预 注:“图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备之。”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安能入山泽不逢恶物,辟除神姦乎?”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三槐以鼐鼎象物,知其神奸;五等以桓珪班瑞,守其宫室。”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尽三江於一吸,吞鱼龙之神姦。”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观人如列鼎,欲察神姦状。”
(2).奸诈狡猾的人。 明 屠隆 《綵毫记·禄山谋逆》:“裂土控 燕 韩 ,部落连蕃 汉 ,包藏逆节伏神奸,一举神州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回目:“内外吏胥神奸狙猾,风尘妓女豪侠多情。” 钟敬文 《念总理》诗之五:“疑信谤忠从古事,念沙射影恨神奸。”
见“ 神姦 ”。
《漢語大詞典》:神丹
(1).道教所炼的灵药。谓服之能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余问诸道士以神丹金液之事,及《三皇内文》召天神地祇之法,了无一人知之者。”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第二之丹名曰神丹,亦曰神符。服之百日仙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之一:“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合神丹,戏紫房,紫房綵女弄明璫。”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三:“神丹卒难求,百疾起如蝟。”
(2).古时 印度 对我国之别称。参见“ 震旦 ”。
《國語辭典》:震旦  拼音:zhèn dàn
中国。梵语cina的音译。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吾意欲往震旦地方打一转轮回。」也译作「支那」。
《漢語大詞典》:神孙(神孫)
后嗣的美称。多称君主。旧五代史·礼志下:“伏以本朝尊受命之祖 景皇帝 为始封之君,百代不迁,长居庙食,自 贞观 至于 天祐 ,无所改更,圣祖神孙,左昭右穆。” 宋 王十朋 《咏史诗·黄帝》:“百年功就蜕乾坤,鼎冷湖空跡尚存,别有庆源流不尽,皇朝叶叶是神孙。” 明 唐顺之 《皇陵行》之三:“御碑突兀表劬劳,百里无人敢樵牧;流传八叶到神孙,孝敬先知重本根。” 清 沈寿民 《江上行》:“圣子神孙如鳞次,功臣良相开甲第。”
分類:后嗣帝王
《漢語大詞典》:神伤(神傷)
伤神,伤心。 晋 孙盛 《晋阳秋》:“﹝ 荀粲 ﹞妇偶病亡,未殯, 傅嘏 往唁, 粲 不哭神伤,曰‘佳人难得’,痛悼不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荀奉倩 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再生缘》第五五回:“心掛 丽君 贤小姐,神伤 映雪 女嬋娟。”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突然在 芝加哥 最著名的《论坛报》上看到长电,详载《新生》事件的发生及 杜先生 含冤入狱的情形,初则为之惊愕,继则为之神伤,珠泪夺眶而出。”
分類:伤神伤心
《漢語大詞典》:神霄
(1).道教谓九天中之最高者。宋史·方技传下·林灵素:“既见,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
(2).仙境,天庭。 明 刘基 《题紫虚观用周伯温韵》:“传闻仙子常时到,应是神霄有路通。”
(3).谓神灵消失而不可复见。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虽潜处於太阴,长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霄而蔽光。”文选·洛神赋作“神宵”, 李善 注:“宵,化也。”
《漢語大詞典》:神御
(1).对帝王出行的美称。《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神御出瑶軫,天仪降藻舟。” 吕向 注:“神,天,皆谓帝也。御,幸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礼上表》:“吉蠲为庆,神御方休。”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神御既往,仙游斯藐。”
(2).先朝帝王的肖像。御,谓御容。《宋史·礼志九》:“国家道观佛寺,并建别殿,奉安神御。”《宣和遗事》后集:“ 高宗 离 建康 ,幸 浙西 ,詔改 杭州 为 临安府 ,先令奉太庙 艺祖 以下九庙神御如 临安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癸亥,奉迁 真宗 神御于 万寿观 延圣殿 。”
《漢語大詞典》:神尧(神堯)
唐 代对 唐高祖 李渊 的尊称。 唐 杜甫 《别李义》诗:“ 神尧 十八子,十七王其门。” 仇兆鳌 注:“《通鑑》 天寳 十三载二月,上 高祖 諡曰 神尧大圣光孝皇帝 。”
《國語辭典》:神兵  拼音:shén bīng
1.天兵。《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回顾诸将曰:『此必神兵也!』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
2.神奇的兵器。比喻宝剑。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剑〉诗:「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國語辭典》:神秀  拼音:shén xiù
1.形容山势神奇秀丽。唐。杜甫 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人名。(西元606~706)唐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俗姓李,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后,在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传法,声名远播。后为武则天召到京师,朝野景仰。因在北方传法,故其法系称为「北宗」。因南宗认为他所传的禅法是渐悟法门,故称其禅法为「北渐」或「渐门」。弟子有普寂、义福等。
《漢語大詞典》:神策
(1).亦作“ 神筴 ”。卜筮所用之蓍草。《史记·封禅书》:“ 黄帝 得寳鼎神策。”《孝武本纪》作“神筴”。 南朝 宋 颜延之 《大筮箴》:“无曰余逆,神策不豫,南人司箴,敢告驰騖。”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七:“推神筴而统天握纪,启象魏而布令宪和。”
(2). 唐 禁军名之一。详“ 神策军 ”。
《漢語大詞典》:神策军(神策軍)
亦称“ 神策 ”。 1. 唐 禁军名之一。 天宝 中 陇右 节度使 哥舒翰 破 吐蕃 时令军史 成如璆 建神策军于 临洮 西。 安禄山 乱起, 临洮 陷, 如璆 令其将 卫伯玉 领兵屯 陕州 ,复号神策军。 代宗 、 德宗 时继由宦官统领,并归禁中定制,分左右厢,衣粮优厚,势居诸禁军上。 唐 亡始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唐 白居易 《宿紫阁山北村》诗:“举盃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餘人。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旧唐书·裴垍传:“今闻其视 承璀 ( 吐突承璀 )如婴孩,往来神策间,益自恃不严,是天亡之时也。” 宋 秦观 《安都》:“府兵废,始置神策为禁军,亦不过数万人。”
(2).用以美称官兵。
《國語辭典》:龙神(龍神)  拼音:lóng shén
水府之神。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三出:「左右,可传我旨,请龙神议事。」
分類:龙神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