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祇 → 只祇祗衹秪秖”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神祇  拼音:shén qí
天神与地祇。泛指神明。唐。李朝威《柳毅传》:「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岂宰杀乎?」《西游记》第七回:「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祇,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
《高级汉语词典》:神祗
神指天神,祗指地神。泛指神明
《漢語大詞典》:一路神祇
谓同伙的人。意含讥讽。《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 祝日念 ﹞因指着 应伯爵 、 谢希大 説道:‘这两个天杀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分類:同伙讥讽
《漢語大詞典》:先神祇
祖宗的神灵。墨子·天志中:“ 紂 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弃厥先神祇不祀。”
分類:祖宗神灵
《國語辭典》:神道  拼音:shén dào
1.墓前的道路。《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太夫人显改光时所自造茔制而侈大之,起三出阙,筑神道,北临昭灵,南出承恩。」
2.自然造化的道理。泛指天理、天道。《董西厢》卷七:「这畜生肠肚恶,全不合神道。著言厮间谍、忒奸狡。」
3.神祇。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小二哥,你供养的是一尊甚么神道。」《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正月十八日,铁溪里的神道出现。满城人家,家家都要关门躲避。」
《漢語大詞典》:玄祇
犹神祇。指天神、地祇。梁书·武帝纪上:“德格玄祇,功均造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陈太庙舞辞:“道周经纬,功格玄祇。”
《國語辭典》:四海  拼音:sì hǎi
1.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书经。禹贡》:「四海会同,六府孔修。」《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皇帝倾国来救敬瑭之急,四海之人,皆服皇帝信义。」
2.中医上指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
《國語辭典》:四海  拼音:sì hai
称人的性情豪爽慷慨。《金瓶梅》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来往,好不四海,结识人宽广。」《文明小史》第一八回:「这位四海兄是浦东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國語辭典》:白简(白簡)  拼音:bái jiǎn
1.弹劾的奏章。《晋书。卷四七。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文》:「谨奉白简以闻云云。」
2.祭告诸神祇的书札。唐。陆龟蒙 和袭美伤开元观顾道士诗:「多应白简迎将去,即是朱陵鍊更生。」
《國語辭典》:怀柔(懷柔)  拼音:huái róu
以温和的手段使远方的人来归附。《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漢語大詞典》:诚感(誠感)
谓精诚感动神祇,因而出现奇迹。晋书·束晳传:“ 太康 中,郡界大旱, 晳 为邑人请雨,三日而雨注,众谓 晳 诚感,为作歌。”南史·刘歊传:“母每疾病,梦 歊 进药,及翌日转有间効,其诚感如此。” 唐 孙逖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公克葬之日,雷雨顿歇於通衢;反虞之际,灵芝或生於灵寝。神明昭格,姻族嗟称,此又孝妻孝子之诚感也。”
《國語辭典》:上诉(上訴)  拼音:shàng sù
1.向神明、官府、上级陈述。汉。班固 东都赋:「故下人号而上诉,上帝怀而降监,乃致命乎圣皇。」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
2.法律上指不服第一审法院的判决,而向上一级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改判。
《漢語大詞典》:交神
谓与神祇相接。《汉书·郊祀志下》:“ 文王 以之,交神于祀,子孙千亿。”汉书·韦玄成传:“议者又以为《清庙》之诗言交神之礼无不清静。”
分類:神祇相接
《漢語大詞典》:祖配
古代祭祀。供飨神祇时,以祖先配祀。晋书·礼志上:“丙寅, 武皇帝 设坛场于南郊,柴燎告类于上帝,是时尚未有祖配。”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郊配》:“自此孟春祈穀,孟冬祀神州,季秋大饗明堂,用宣祖配。”《金史·乐志上》:“赫赫上帝,临监禋祀,居然来歆,昭答祖配。”
《國語辭典》:桂旗  拼音:guì qí
系上桂花的旗子。多系于神祇车上。《楚辞。屈原。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分類:神祇
《漢語大詞典》:郊祠
古帝王在郊外祭天地神祇。史记·封禅书:“﹝天子﹞封 泰山 下东方,如郊祠 太一 之礼。”后汉书·樊儵传:“﹝ 樊儵 ﹞与公卿杂定郊祠礼仪,以讖记正‘五经’异説。”魏书·崔浩传:“每至郊祠,父子并乗轩軺,时人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