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融风(融風) 拼音:róng fēng
东北风。《说文解字。风部》「风」字。清。段玉裁。注:「东北曰融风。」《后汉书。卷六○。蔡邕传》:「日南至则黄钟应,融风动而鱼上冰。」也称为「条风」。
《漢語大詞典》:五神
(1).五脏之灵气。《老子》“谷神不死” 汉 河上公 注:“神,谓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
(2).指五脏。 宋 范仲淹 《谢赐凤茶表》:“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烦。”
(3).指五帝。《汉书·礼乐志》:“五神相,包四邻,土地广,扬浮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五帝为 太一 相也。”参见“ 五帝 ”。
(4).五德。 唐 柳宗元 《沛国汉原庙铭序》:“五神环运,炎德復起。” 孙汝听 注:“五神,五德也。”参见“ 五德 ”。
(5).五方之神,指 勾芒 、 祝融 、 后土 、 蓐收 、 玄冥 ,亦称五行之神。《淮南子·要略训》:“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南齐书·礼志上》:“ 勾芒 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 郑玄 説,宜配食于庭。” 南朝 梁简文帝 《吴兴楚王神庙碑》:“昔者 武王 询於 太公 ,五神之礼正。”
(2).指五脏。 宋 范仲淹 《谢赐凤茶表》:“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烦。”
(3).指五帝。《汉书·礼乐志》:“五神相,包四邻,土地广,扬浮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五帝为 太一 相也。”参见“ 五帝 ”。
(4).五德。 唐 柳宗元 《沛国汉原庙铭序》:“五神环运,炎德復起。” 孙汝听 注:“五神,五德也。”参见“ 五德 ”。
(5).五方之神,指 勾芒 、 祝融 、 后土 、 蓐收 、 玄冥 ,亦称五行之神。《淮南子·要略训》:“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南齐书·礼志上》:“ 勾芒 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 郑玄 説,宜配食于庭。” 南朝 梁简文帝 《吴兴楚王神庙碑》:“昔者 武王 询於 太公 ,五神之礼正。”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漢語大詞典》:四神
(1).指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 前蜀 杜光庭 《道门为皇帝醮太一并点金箓灯词》:“昨者以四神行运,在咸池之宫。”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四神四灵四祥》:“天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降而在地则为龙、虎、鸟、龟四兽之象,兵家为之四神。”
(2).指南海 祝融 、北海 玄冥 、东海 勾芒 、西海 蓐收 四神。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 河 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 陈熙晋 注引 师尚父 曰:“南海神名 祝融 ,北海神名 玄冥 ,东海神名 勾芒 ,西海神名 蓐收 。”
(2).指南海 祝融 、北海 玄冥 、东海 勾芒 、西海 蓐收 四神。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 河 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 陈熙晋 注引 师尚父 曰:“南海神名 祝融 ,北海神名 玄冥 ,东海神名 勾芒 ,西海神名 蓐收 。”
《漢語大詞典》:八姓
(1). 祝融 之后的八姓,即 己 、 董 、 彭 、 秃 、 妘 、 曹 、 斟 、 芈 。《国语·郑语》:“ 祝融 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於 周 未有侯伯。” 韦昭 注:“八姓, 祝融 之后八姓, 己 、 董 、 彭 、 秃 、 妘 、 曹 、 斟 、 芈 也。”
(2). 晋 八姓,即 栾 、 郤 、 胥 、 原 、 狐 、 续 、 庆 、 伯 。《左传·昭公三年》:“ 欒 、 郤 、 胥 、 原 、 狐 、 续 、 庆 、 伯 ,降在皂隶。” 杜预 注:“八姓, 晋 旧臣之族也。”
(3). 北魏 八姓,即 穆 、 陆 、 贺 、 刘 、 楼 、 干 、 嵇 、 尉 。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八姓( 后魏 ): 穆 、 陆 、 贺 、 刘 、 楼 、 干 、 嵇 、 尉 。”
(4). 五代 八姓,即 梁 ( 朱 氏)、 唐 ( 庄宗 李 氏; 明帝 出身 沙陀 平民,姓氏不明; 废帝 王 氏)、 晋 ( 石 氏)、 汉 ( 刘 氏)、 周 ( 太祖 郭 氏, 世宗 柴 氏)的八姓。 宋 欧阳修 《王彦章画像记》:“ 五代 终始,纔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
(2). 晋 八姓,即 栾 、 郤 、 胥 、 原 、 狐 、 续 、 庆 、 伯 。《左传·昭公三年》:“ 欒 、 郤 、 胥 、 原 、 狐 、 续 、 庆 、 伯 ,降在皂隶。” 杜预 注:“八姓, 晋 旧臣之族也。”
(3). 北魏 八姓,即 穆 、 陆 、 贺 、 刘 、 楼 、 干 、 嵇 、 尉 。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八姓( 后魏 ): 穆 、 陆 、 贺 、 刘 、 楼 、 干 、 嵇 、 尉 。”
(4). 五代 八姓,即 梁 ( 朱 氏)、 唐 ( 庄宗 李 氏; 明帝 出身 沙陀 平民,姓氏不明; 废帝 王 氏)、 晋 ( 石 氏)、 汉 ( 刘 氏)、 周 ( 太祖 郭 氏, 世宗 柴 氏)的八姓。 宋 欧阳修 《王彦章画像记》:“ 五代 终始,纔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