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传统社会(传统社会)  拼音:chuán tǒng shè huì
尚未具有或尚未普遍应用现代化科学与技术知识的社会。在社会结构上,人际连带较为紧密,也较无现代都会的疏离感,社会阶序尊卑分明,常由地方望族与信仰组织掌控分配社会资源;在文化上,主导的价值体系是各种非科学知识的世界观;在经济上,尚未运用现代科学与科技于生产活动;在政治上,尚未发展个人主义与民主参与,权力主要集中在贵族或大地主手上。
《国语辞典》:社会化(社会化)  拼音:shè huì huà
个人学习社会所认可之价值、规范、行为,并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
《国语辞典》:社会局(社会局)  拼音:shè huì jú
县市的社会行政机构,掌理社会行政、合作行政及国民住宅等事项。
《国语辞典》:社会性(社会性)  拼音:shè huì xìng
sociability
1.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成员,群聚活动时所呈现出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也称为「社交性」、「群性」。
2.任何为了自身需要而发展的社会交往或社会互动过程。
《國語辭典》:封建社会(封建社會)  拼音:fēng jiàn shè huì
带有封建思想的社会型态。
《國語辭典》:封建制度  拼音:fēng jiàn zhì dù
封建时代土地皆为天子所有,天子将它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以下有家臣、农民、农奴。如此各阶层递相隶属的社会关系,称为「封建制度」。
《漢語大詞典》:封建社会主义
号称“社会主义”而代表没落封建贵族利益的社会思潮。流行于19世纪中叶英、法等国。以法国维尔纽夫巴尔热蒙等为代表。他们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贫困是因为封建王朝被推翻的缘故,认为封建专制政权才能“拯救世界”。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在高级阶段以共产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已经消失,人们的思想觉悟有了极大提高,劳动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和乐生手段。
《國語辭典》:工业社会(工業社會)  拼音:gōng yè shè huì
工业化后的社会,一般认为是继农业社会之后出现的阶段,在经济生产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人类活动,均有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如机械化的大量生产与高密度的社会分工。
《漢語大詞典》:工业社会学
也称“产业社会学”。社会学分支学科。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工业制度和工业化及工业与社会的关系。
《國語辭典》:黑社会(黑社會)  拼音:hēi shè huì
从事非法活动的秘密组织。也称为「黑帮」、「黑道」。
《國語辭典》:大众社会(大眾社會)  拼音:dà zhòng shè huì
工业化、都市化之后的社会现象,为传统封建价值衰退后,异化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疏离、孤立、未反思人格的个体集合。德国法兰克福学派(The Frankfurt School)学者认为大众社会易受政治与媒体的操弄。
《漢語大詞典》:城市社会学
也称“都市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相对。社会学分支学科。研究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功能、社会变迁规律及其特殊社会问题等。
《高级汉语词典》:奴隶社会  拼音:nú lì shè huì
一种社会形态,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奴隶没有自由,为奴隶主进行生产劳动
分类:奴隶社会
《国语辞典》:社会总供给(社会总供给)  拼音:shè huì zǒng gōng jǐ
社会所能提供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总和。如:「必须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间的平衡。」
《国语辞典》: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  拼音:shè huì zǒng xū qiú
社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与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