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时和岁丰(时和岁丰)  拼音:shí hé suì fēng
社会安定,五谷丰收。亦指太平盛世。宋。苏轼〈述灾沴论赏罚及脩河事缴进欧阳脩议状劄子〉:「太宗皇帝每见时和岁丰,雨雪应时,喜不自胜,举酒以属群臣。」也作「时和年丰」、「时和岁稔」。
《国语辞典》:时和岁稔(时和岁稔)  拼音:shí hé suì rěn
社会安定,五谷丰收。亦指太平盛世。《南齐书。卷二六。王敬则传》:「救民拯弊,莫过减赋。时和岁稔,尚尔虚乏,傥值水旱,宁可熟念?」明。姚茂良《精忠记》第二出:「欣遇,国祚雍熙,时和岁稔,居安岂可忘危!」也作「时和年丰」、「时和岁丰」。
《国语辞典》:世道人情  拼音:shì dào rén qíng
社会的状况和人际的关系。《红楼梦》第一一五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好些。」也作「世态人情」。
《国语辞典》:世风日下(世风日下)  拼音:shì fēng rì xià
社会的风俗习惯日渐浇薄,每况愈下。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国语辞典》:世俗之见(世俗之见)  拼音:shì sú zhī jiàn
社会上一般的看法。如:「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很多人已抛弃了养儿防老的世俗之见。」《金史。卷九六。列传。路伯达》:「妇人秉心之烈、制事之宜,乃能如是,士大夫溺于世俗之见者,宁不愧哉?」
《国语辞典》:世态人情(世态人情)  拼音:shì tài rén qíng
社会的状况和人际的关系。元。关汉卿〈四块玉。南亩耕〉曲:「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也作「世道人情」。
《国语辞典》:身价非凡(身价非凡)  拼音:shēn jià fēi fán
形容在社会上的地位、评价比一般人高。如:「她自从拿下影后大奖后,从此片酬大涨,身价非凡。」
《国语辞典》:社区发展(社区发展)  拼音:shè qū fā zhǎn
有计画的加强社区的实质、经济、社会情况,使其成为较健康、繁荣和令人满意的居住环境。
《国语辞典》:社区电台(社区电台)  拼音:shè qū diàn tái
以服务当地政、经、社会、交通、公益为主的地区性电台,发射电力不大,天线不高的广播系统。
《国语辞典》:社会变迁(社会变迁)  拼音:shè huì biàn qiān
社会形态或社会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国语辞典》:社会救助(社会救助)  拼音:shè huì jiù zhù
社会行政机构或私立社会福利机构,对贫苦、失依、不幸或遭遇其他困难、无力自助之个人或家庭,所提供的经济援助或其他服务。也称为「社会救济」。
《国语辞典》:社会契约(社会契约)  拼音:shè huì qì yuē
社会成员以相互同意的方式界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共同遵循的规则或协议,并依此产生政治秩序。由这个角度阐释政府与公民之间政治关系的论点,统称为「社会契约论」;持此观点的思想家包括霍布斯(Thomas Hobbes,西元1588~1679)、洛克(John Locke,西元1632~1704)、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西元1712~1778)等人。
《国语辞典》:社会失调(社会失调)  拼音:shè huì shī tiáo
个人或团体无法或未与社会环境维持调和、稳定关系的过程或现象。
《国语辞典》:社会体系(社会体系)  拼音:shè huì tǐ xì
社会团体的组织模式或安排方式。
《国语辞典》:社会心理(社会心理)  拼音:shè huì xīn lǐ
主要探讨人在社会情境中的思考、感受与行为,及其如何受到他人或群体所影响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