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义事(義事)
正义或公益之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天下义事,岂可让公一个做尽了?我也出二十万钱为助。” 清 刘大櫆 《乡饮宾方君墓志铭》:“而里党有义事,则乐从其后。”
谓度事之宜而行之。左传·襄公三十年:“君子谓 宋共姬 女而不妇。女待人,妇义事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义,读为仪。仪,度也。言妇当度事而行,不必待人也。”
分類:义事公益
《漢語大詞典》:急公
热心公益。《颜氏家藏尺牍·孔观察兴诏》:“及至嗣后急公者多,抚臺每於季报疏内入告请拨。” 清 梅曾亮 《赠林侍郎序》:“然后能勤民急公,丰财和众,礼俗达而政教成。”
分類:热心公益
《国语辞典》:私益  拼音:sī yì
个人的利益。相对于公益而言。如:「每个人都不应该将私益置于公益之上。」
《國語辭典》:忧公忘私(憂公忘私)  拼音:yōu gōng wàng sī
一心忧劳国事,不顾及私利。《魏书。卷七五。尔朱兆等传。史臣曰》:「若使布德行义,忧公忘私,唇齿相依,同心协力,则磐石之固,未可图也。」宋。司马光 远谋:「上自公卿,下及斗食,自非忧公忘私之人,大抵多怀苟且之计。」也作「忧公无私」。
《國語辭典》:徵信录(徵信錄)  拼音:zhēng xìn lù
经理公益款项的收支报告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究竟收了款,就登在报上,年年还有徵信录,未必可以作弊。」
《漢語大詞典》:征信录(徵信録)
有关经手公益款项收支情况的报告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究竟他收了款,就登在报上,年年还有徵信録,未必可以作弊。”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大家别性急。听说 赵守翁 正在赶办十多年来第一回的征信录呢!”
《漢語大詞典》:盐义仓(鹽義倉)
地方上设置的公益盐仓。清史稿·食货志二:“近边设营仓,濒海设盐义仓,或以便民,或以给军。”
《国语辞典》:社区电台(社区电台)  拼音:shè qū diàn tái
以服务当地政、经、社会、交通、公益为主的地区性电台,发射电力不大,天线不高的广播系统。
《国语辞典》:走失协寻公益广告(走失协寻公益广告)  拼音:zǒu shī xié xún gōng yì guǎng gào
为协助寻找走失的儿童或老人等所制作的公益性质广告。
《国语辞典》:花莲善牧中心(花莲善牧中心)  拼音:huā lián shàn mù zhōng xīn
花莲地区的公益团体,全名为「财团法人台湾基督教门诺会花莲县私立善牧中心」,隶属于基督教门诺会(the Mennonite Church)。西元1987年,数名教会妇女为救援遭人口贩运的不幸少女而成立「花莲善牧协会」;1990年,更名为「花莲善牧中心」,隔年纳入基督教门诺会联会运作;1994年,正式向内政部立案。该中心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保护与收容受虐妇女、设立不幸少女中途之家、提供原住民社区服务与就业技能辅导、举办青少年成长班及妇女教育等各类活动。
《国语辞典》:同业公会(同业公会)  拼音:tóng yè gōng huì
同一区域内,经营同一行业者,以维护同业间的公益及矫正营业弊害为宗旨而设立的团体。
《国语辞典》:土地徵收  拼音:tǔ dì zhēng shōu
国家因公益需要,如兴办国防、交通、水利、公共卫生或环境保护等事业,并评估必要性后,认为需要使用人民之私有土地,依法律规定之程序,以相当价格补偿土地所有权人而取得土地。
《国语辞典》:义赛(义赛)  拼音:yì sài
为公益事项筹款而义务演出的体育竞赛。
《国语辞典》:广告人(广告人)  拼音:guǎng gào rén
从事行销商品或服务讯息、政治理念、公益倡导等从业人员,工作性质包括创意、行销企划、媒体购买、市场调查等。
《国语辞典》:永续林(永续林)  拼音:yǒng xù lín
为使森林的经济性或公益性得以保持永恒持续的收益,所施行的一种合理经营方式。也称为「恒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