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律仪(律儀)  拼音:lǜ yí
佛教的戒律和威仪。唐。李公佐《谢小娥传》:「爰自入道,衣无絮帛,斋无盐酪,非律仪禅理,口无所言。」
《國語辭典》:抗礼(抗禮)  拼音:kàng lǐ
彼此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也作「亢礼」。
《漢語大詞典》:回面(迴面)
(1).转过脸。南史·武陵王昭晔传:“上回面不答。” 唐 张籍 《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 宋 张先 《蝶恋花》词:“和泪语娇声又颤,行行儘远犹回面。”
(2).转变脸色,谓改变态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迂仙别记》:“公曰:‘若然,即败亦何与我事。’便回面作喜,拾子更着。”
(3).指归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 李周翰 注:“回面内向,谓顺服於君。”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然后旃裘之长,顿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
(4).指反叛。北史·裴叔业传:“若不尔,回面向北,不失 河南公 。” 明 何景明 《上作篇》:“虽有昏乱之世,而无失身之士;虽有污降之时,而无回面之臣。”
(5).俗谓新婚夫妇回女家的礼节。《三国志平话》卷中:“夫人观 皇叔 数日,累次説:‘ 皇叔 累代帝皇之孙, 皇叔 岂不知礼?我家母亲年迈,兼家兄专等 皇叔 回面。’”
(1).转脸。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新妇﹞得婆语迴面拜夫。”
(2).改向。喻归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权 终不听”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君宣导休风,怀保边远,远人迴面,莫不影附,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國語辭典》:苛礼(苛禮)  拼音:kē lǐ
苛细烦琐的礼节。《史记。卷一○八。韩长孺传》:「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國語辭典》:家教  拼音:jiā jiào
1.家庭中的礼法或指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老太太家教极严,平时从不许出大门一步。」
2.家庭教师的简称。如:「他利用课馀担任家教,赚取生活费。」
《漢語大詞典》:扬觯(揚觶)
(1).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觶,所以致絜也。” 孔颖达 疏:“扬觶谓既献之后,举觶酬宾之时,亦盥洗也。必盥洗者,所以致其絜敬之意也。”新唐书·韩琬传:“刺史行乡饮饯之,主人扬觶曰:‘孝於家,忠於国。’” 清 冯桂芬 《杜年丈七十寿序》:“司正扬觶之言有曰‘为子尽孝’,先生有焉。”
(2).礼记·射义:“ 孔子 射於 矍相 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於司马,使 子路 执弓矢出延射,曰:‘賁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餘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 公罔之裘 、 序点 扬觶而语。 公罔之裘 扬觶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 序点 又扬觶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若此,则蹲甲壮 基 ,扬觶劝 孔 ,信一场之独擅,终六轡之未总。”
(3). 春秋 时 晋 大夫 知悼子 卒,未葬。 晋平公 饮酒, 师旷 、 李调 侍,鼓钟。厨人 杜蒉 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作乐饮酒。乃罚 师旷 和 李调 各饮一觶,以示劝戒。 平公 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于是 杜蒉 洗而扬觶。事见礼记·檀弓下。后用为国君受谏停乐的典故。周书·武帝纪上:“朕虽庸昧,有志前古。甲子、乙卯,云不乐。 萇弘 表昆吾之稔, 杜蕢 有扬觶之文……宜依是日,省事停乐。”
《漢語大詞典》:公礼(公禮)
(1).官方的礼节。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十》:“某顿首:幸以一日之雅,而每辱以公礼见加,非所望也。” 宋 戴埴 《中书见胡旦》:“中书堂宰相治事之地,表仪百辟者在是,外臣乞对送中书,引问自有公礼,何暇讲师生之私?”
(2).指送给官家的礼物。《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又差了 晁住 拿了许多银子到监中打点:刑房公礼五两,提牢的承行十两。”
《國語辭典》:过节(過節)  拼音:guò jié
1.度过节日。宋。陆游 辛酉冬至诗:「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2.在节日庆贺作乐。《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这日是五月初三,却好庄濯江家送了一担礼来与少卿过节。」
3.嫌隙纠纷。如:「他们之间有很深的过节,很难让他们抛弃恩怨,彼此合作。」
《國語辭典》:失仪(失儀)  拼音:shī yí
礼貌或仪态上有所疏失。《南齐书。卷三六。谢超宗传》:「为人仗才使酒,多所陵忽,……以失仪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西游记》第八五回:「主公,望赦臣等失仪之罪!」
《國語辭典》:婚礼(婚禮)  拼音:hūn lǐ
结婚的仪式。古代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礼。今指结婚双方公开举行的仪式。如:「他们的婚礼既简单又隆重。」也作「昏礼」。
《國語辭典》:肉袒  拼音:ròu tǎn
原指脱去上衣,裸露上身。常用来表示请罪或降服。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三国演义》第九○回:「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
《國語辭典》:肉袒牵羊(肉袒牽羊)  拼音:ròu tǎn qiān yáng
裸露上身,牵著羊。表示请罪降服。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清。洪繻 停战遣使纪事诗:「更闻上相欲亲使,包羞忍耻成何事。幄帷画虎付虚空,肉袒牵羊甘跋踬。」
《漢語大詞典》:俗礼(俗禮)
世俗的礼节。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亲家太太,可恕我不能拘那俗礼儿,等摆果子了。”
《漢語大詞典》:袒跣
(1).谓脱袜赤足。古人致敬谢罪的一种礼节。史记·吴王濞列传:“ 胶西王 乃袒跣,席稾,饮水,谢太后。”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於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饮之国,莫不袒跣稽顙,失气虏伏。”
(2).表示对神灵的虔诚。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时不雨,先君袒跣,遍祷羣祠,涕泣卧祠下,誓不雨不止。”
(3).袒胸赤足。 唐 白居易 《不出门》诗:“披衣腰不带,散髮头不巾。袒跣北窗下, 葛天 之遗民。” 明 徐渭 《避暑豁然堂大雨》诗:“止取醉饱为,安能谨趋避。袒跣择树依,叫号枕砖睡。”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记桃核念珠:“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行者、坐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
《漢語大詞典》:见节(見節)
谓行见面时的礼节。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走来与诸位见节,都还过了礼。”
分類:见面礼节
《漢語大詞典》:削瓜
(1).削去瓜皮。古代的一种礼节。礼记·曲礼上:“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 孔颖达 疏:“此为人君削瓜礼也。”
(2).削去皮的瓜。谓青绿色。荀子·非相:“ 皋陶 之状,色如削瓜。” 杨倞 注:“如削皮之瓜,青緑色。” 清 钱谦益 《黄子羽六十寿序》:“今即而视之,长眉蒜髮,面如削瓜。” 王闿运 《严咸传》:“性介猛,有奇志,长瘠多力,面如削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