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废礼(废礼)  拼音:fèi lǐ
舍弃繁琐的礼节。《乐府诗集。卷三七。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
《漢語大詞典》:读礼(讀禮)
(1).学习礼节。荀子·劝学:“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杨倞 注:“礼,谓典礼之属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而学校之所讲,逢掖之所谈,几有若屠儿之礼佛,娼家之读礼者,是可叹也。”
(2).古人守丧在家,读有关丧祭的礼书,因称居丧为“读礼”。语本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 清 王士禛 《与汪苕文书》:“自 鄢陵 读礼, 潁川 引疾……又何衰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鲲溟侄:“丙午余读礼家居,姪亦奉讳南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临去时,执着我的手,嘱咐我回去好好的守制读礼。”
《漢語大詞典》:拜伏
(1).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 晏平仲 称善与人交,岂徒拜伏而已哉!”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拜伏揖让之节,升降盘旋之容,使足叙事,无令小碎。”旧唐书·薛登传:“策第喧竞於州府,祈恩不胜於拜伏。” 叶圣陶 《一个练习生》:“我看着他的拜伏的身躯以及连连点头的脑袋,不由得一阵心酸,淌下了眼泪。”
(2).佩服的敬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石敬塘 拜见 契丹 主,请问战胜的缘故。 契丹 主说了一套以后, 石敬塘 表示拜伏,实际是藉此献媚,装出像个孝顺儿子的样。”
《漢語大詞典》:高揖
双手抱拳高举过头作揖。古代作为辞别时的礼节。孔丛子·儒服:“ 子高 游 赵 , 平原君 客有 邹文 、 季节 者与 子高 相友善。及将还 鲁 ,故人诀既毕, 文节 送行,三宿临别, 文节 流涕交颐, 子高 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其徒问曰:‘先生与彼二子善,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悽愴流涕,而先生厉声高揖,无乃非亲亲之谓乎?’”后亦指辞谢告退。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唐 韩愈 《通解》:“﹝ 许由 ﹞迺脱屣其九州,高揖而辞 尧 。”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酌泉明志,高揖 夷 齐 。”
《國語辭典》:安席  拼音:ān xí
1.舒适的睡觉。《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
2.请客人入座。《西游记》第五四回:「那女王敛袍袖,十指尖尖,奉著玉杯,便来安席。」
《國語辭典》:微文  拼音:wéi wén
1.隐微讽谏的文辞。《文选。班固。典引》:「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明。邵璨《香囊记》第三出:「春秋以褒贬为义,属词比事,微文隐义。」
2.繁苛的法律条文。《史记。卷一二○。汲黯传》:「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馀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
《漢語大詞典》:臣礼(臣禮)
为人臣的礼节。左传·成公三年:“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韩非子·难一:“ 平公 失君道, 师旷 亦失臣礼。”
《國語辭典》:趋拜(趨拜)  拼音:qū bài
急往拜谒。《汉书。卷三十四。韩信传》:「尝过樊将军哙,哙趋拜送迎。」也作「趋谒」。
《國語辭典》:虚数(虛數)  拼音:xū shù
1.不实的数目。《金史。卷一○九。陈规传》:「御壮健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取细弱以增虚数。」
2.数学上指负数的平方根。如-1开根号。凡-1开根号的实数倍称为「纯虚数」。有时,凡非实数的复数也称为「虚数」。
《漢語大詞典》:隆礼(隆禮)
(1).尊崇礼法。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郑玄 注:“隆礼,谓盛行礼也。” 孔颖达 疏:“隆,盛也……若君子能隆盛行礼,则可谓有道之士也;反此,则为无知之民。”荀子·议兵:“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章炳麟 《检论·订孔下》:“ 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县羣众。”
(2).以隆重的礼节相待。《英烈传》第四一回:“那 元顺帝 便敕他镇守 汀州 ,十分隆礼他。”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 唐公 雅善余诗,是以见客甚隆礼焉。”
《漢語大詞典》:正礼(正禮)
正规的礼法;正常的礼节。 汉 韦玄成 《毁庙议》:“父为昭,子为穆,孙復为昭,古之正礼也。” 宋 梅尧臣 《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诗:“公虽不责以正礼,我意未容诚斗筲。”红楼梦第五五回:“按正礼天理良心上论,咱们有他这一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与太太的事也有益。”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便觉得时尚风气不古。这先配而后祖,断不是个正礼。”
《漢語大詞典》:达礼(達禮)
(1).通行的礼仪。礼记·檀弓下:“葬于北方北首, 三代 之达礼也。”《韩诗外传》卷四:“《韶》用干戚,非至乐也; 舜 兼二女,非达礼也。” 唐 皮日休 《读〈韩诗外传〉》:“如以 舜 兼二女,非达礼也,则 尧 之世,其礼未定,不当责也又宜矣。” 宋 宋祁 《郭稹不应为嫁母持服议》:“故三年之丧,虽天下达礼,至於情文相称,必降杀从宜。”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风》《雅》《颂》谓之达乐,燕、享、祀谓之达礼。”
(2).具备。礼记·乐记:“孰亨而祀,非达礼也。” 郑玄 注:“达,具也。”
(3).通晓礼义。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贺生 达礼之宗, 蔡公 儒林之亚。” 李善 注:“《晋中兴书》曰:‘ 贺循 ,字 彦先 ,博览羣书,尤明三。’”
(4).懂得礼节、礼貌。 明 冯梦龙 《万事足·见子生嗔》:“我与你一向相敬如宾,以为你知书达礼之人也。” 明 冯梦龙 《人兽关·俞公训女》:“达礼知书,秉 伯姬 之雅操;填词染翰,追 班氏 之才华。”
《漢語大詞典》:具礼(具禮)
(1).备礼;安排仪式。史记·淮阴侯列传:“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
(2).指表示礼节。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书简后具礼:“今人书简后具礼,或误作‘礼如初’,或‘具礼如初’,或‘礼如左右前’等,虽名公卿亦有之。”
(3).行礼。《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费仲 蒙旨至於殿下,具礼。”《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 胡嵩 二人见 比干 具礼毕, 比干 将二人邀入衙内,置酒管待二人。”
《漢語大詞典》:避路
(1).避退让路。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朕闻良臣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略 弃官入海,恶虫猛兽悉避路。” 清 杨潮观 《新丰店马周独酌》:“肥马当风,蹇驴避路。”
(2).旧时礼节。遇尊长于路,避退一旁,以示敬畏。《魏书·元子思传》:“中尉出行,车辐前驱,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路。”旧唐书·王世充传:“或轻骑游歷街衢,亦不清道,百姓但避路而已。”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此正教人避路逊畔之意。”
(3).退让;让步。 宋 王十朋 《读苏文》:“至论其文之工,才之美,是宜 韩公 欲推逊 子厚 , 欧阳子 欲避路放 子瞻 出一头地也。” 宋 张纲 《江城子·和吕丞送进士赴省》词:“直下青冥休避路,九万里,看摶风。”
(4).犹择路。《水浒传》第三回:“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國語辭典》:客礼(客禮)  拼音:kè lǐ
1.接待宾客的礼节。《墨子。公孟》:「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元史。卷一五八。姚枢传》:「世祖在潜邸,遣赵璧召枢至,大喜,待以客礼。」
2.致送宾客的礼品。《红楼梦》第六八回:「外头的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