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硕果(碩果) 拼音:shuò guǒ
语出《易经。剥卦。象曰》:「上九,硕果不食。」指巨大的果实或仅存的东西。《文选。左思。魏都赋》:「硕果灌丛,围木竦寻。」
《漢語大詞典》:硕德(碩德)
(1).指大德之人。《晋书·隐逸传·索袭》:“ 索先生 硕德名儒,真可以諮大义。”《南史·周弘正传》:“ 弘正 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 明 宋濂 《送璞原师还越中序》:“ 白云悦公 ,时硕德也,身居巖壑,名闻禁闕。”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寄巢墓志铭》:“ 桐 多名家, 方 为巨族,硕德英贤,联行并育。”
(2).大德。 唐 刘禹锡 《为京兆李尹答于襄州第一书》:“其宗勋有八柱之贵,其硕德有三老之重。” 宋 苏轼 《上监司谢礼上启》:“此盖伏遇某官硕德庇民,宏才伟世。”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侯既以硕德宏量高出一时,而君復以忠厚济之。” 沈从文 《边城》二:“惟运用这种习惯规矩排调一切的,必需一个高年硕德的中心人物。”
(2).大德。 唐 刘禹锡 《为京兆李尹答于襄州第一书》:“其宗勋有八柱之贵,其硕德有三老之重。” 宋 苏轼 《上监司谢礼上启》:“此盖伏遇某官硕德庇民,宏才伟世。”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侯既以硕德宏量高出一时,而君復以忠厚济之。” 沈从文 《边城》二:“惟运用这种习惯规矩排调一切的,必需一个高年硕德的中心人物。”
分類:大德
《國語辭典》:硕望(碩望) 拼音:shuò wàng
重望。亦指有贤德、负重望的人。唐。李德裕 〈授石雄晋绛行营节度使制〉:「资其硕望,任以指踪。」《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茂岩廊之硕望,分屏翰之剧权。」
《漢語大詞典》:硕学(碩學)
(1).博学;学问渊博。《后汉书·儒林传论》:“夫书理无二,义归有宗,而硕学之徒,莫之或徙,故通人鄙其固焉。”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 班固 硕学,尚云赞颂相似; 陆机 鉤深,犹称碑赋如一。”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 欧阳文忠公 脩 鸿文硕学,宗工大儒。”
(2).指博学的人。《西京杂记》卷一:“ 成子 ( 弘成子 )后病,吐出此石,以授 充宗 ( 五鹿充宗 ), 充宗 又为硕学也。”《宋书·百官志下》:“ 汉东京 图籍在 东观 ,故使名儒硕学,著作 东观 ,撰述国史。”《明史·儒林传序》:“制科取士,一以经义为先,网罗硕学。” 梁启超 《译印政治小说序》:“在昔 欧洲 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经歷,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一寄之於小説。”
(2).指博学的人。《西京杂记》卷一:“ 成子 ( 弘成子 )后病,吐出此石,以授 充宗 ( 五鹿充宗 ), 充宗 又为硕学也。”《宋书·百官志下》:“ 汉东京 图籍在 东观 ,故使名儒硕学,著作 东观 ,撰述国史。”《明史·儒林传序》:“制科取士,一以经义为先,网罗硕学。” 梁启超 《译印政治小说序》:“在昔 欧洲 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经歷,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一寄之於小説。”
《漢語大詞典》:鸿硕(鴻碩)
(1).指学识渊博。 唐 吕温 《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所与者不唯鸿硕之老,博洽之士,与我同志者则为吾师。” 宋 陆游 《贺周参政启》:“维时鸿硕之彦,早冠清华之途。”
(2).指学识渊博的人。 唐 苏颋 《封东岳朝觐颂》:“而左辅右弼,杂縉绅鸿硕之伦。” 宋 尹拙 《请令张昭田敏等校勘〈经典释文〉状》:“况今朝廷,富有鸿硕。”
(3).指宏富的学术流派。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夫其渊源六籍,藪泽九流,紬绎百家,溯洄千古,固文明之盛集,鸿硕之大观也。”
(2).指学识渊博的人。 唐 苏颋 《封东岳朝觐颂》:“而左辅右弼,杂縉绅鸿硕之伦。” 宋 尹拙 《请令张昭田敏等校勘〈经典释文〉状》:“况今朝廷,富有鸿硕。”
(3).指宏富的学术流派。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夫其渊源六籍,藪泽九流,紬绎百家,溯洄千古,固文明之盛集,鸿硕之大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