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53,分291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投石
石钟
幽石
石发
三石
小石
石帆
石勒
炼石
抱石
石柱
石角
石燕
石栈
二石
《漢語大詞典》:投石
见“ 投石超距 ”。
分類:投石
《漢語大詞典》:投石超距
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王翦 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司马贞 索隐:“超距,犹跳跃也。” 宋 李纲 《辞免知枢密院事》:“猛将辐凑,各喋血乘胜之有闻;壮士云屯,皆投石超距之可用。”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请於常廪之外多储金钱,以赏其用命者,以作其投石超距之气。”亦作“ 投石拔距 ”。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絶於等伦。”亦省作“ 投石 ”。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闕投石之猛志,无飞矢之丽辞。”
《骈字类编》:石钟(石钟)
宋书符瑞志元嘉十九年九月戊申广陵肥如石梁涧中出石钟九口大小行次引列南向南兖州刺史临川王义庆以献又明一统志石钟山在九江府湖口县苏轼尝游此 石钟在吉安府安福县西罗汉寺傍有岭曰阳冈下瞰碧潭巨石倒垂崖中状若钟
又石钟在南宁府武缘县西江水中有石如钟形相传撞之则风雨作好事者试之果然石又石钟岩在汀州府上杭县太平乡中有 乳
《漢語大詞典》:幽石
犹墓石。 王闿运 《邓太夫人锺氏墓志铭》:“既别起丘陇,宜有议铭,乃刻幽石。”参见“ 墓石 ”。
《漢語大詞典》:墓石
(1).墓志;墓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致仕官:“﹝ 孙简肃 ﹞以原官致仕。身后其家求先大父文其墓石,因於衔上入致仕二字。”
(2).指古墓中刻有画像等的砖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还有一次是刻在 汉 朝墓石上的 孔子 见 老子 的画像。”
《漢語大詞典》:石发(石髮)
生于水边石上的苔藻。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周处 《风土记》:“石髮,水苔也,青緑色,皆生於石也。” 唐 杨炯 《青苔赋》:“别生分类, 西京 南越 ,则乌韭兮緑钱,金苔兮石髮。” 宋 林逋 《过芜湖县》诗:“更好两三僧院舍,松衣石髮鬭山幽。”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陟厘:“石髮有二,生水中者为陟釐,生陆地者为乌韭。”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调山薯羹,煮脱粟饭,水母石髮,俊味臚陈。”
《骈字类编》:三石
汉书眭弘传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白乌数千下集其旁 南史王弘之传见一处下 宋史河渠志皂江支流迤北曰都江口置大堰疏北流为三曰外应溉永康之导江成都之新繁而达于怀安之金堂东北曰三石洞溉导江与彭之九陇崇宁濛阳而达于汉之雒 元史河渠志见二桥下 水经注湘水又北径三石山东山枕侧湘川北即三石水口也湘浦水北有三石戌戌城为二水之会也
又潍水又东北径下密县故城西城东有密阜地理志曰有三石山祠弼明一统志三石在廉州府钦州东钦江水中宋守陶 常游憩名其首曰钓石次曰醉石次曰吟石正梁宣帝悯诗赋岂三石于鄠杜异五马于琅琊 张 见山赋见一万下至又宋史食货志乾道四年诏比建隆之禁第减之凡 城郭五十斤以上乡闾百斤以上私酒入禁地二石三石以上至有官署处四石五石以上者乃死法益轻而犯者鲜矣 金史兵志选弩手之制先以营造尺度杖其长六尺立之谓之等杖取身与杖等能踏弩至三石铺弦解索登踏闲习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用吕览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已能则彊弓也其尝所 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漢語大詞典》:小石
量器。对大石而言。 汉 代小石与大石容量之比为○·六比一。《居延汉简》148·15简:“凡出穀小石十五石为大石九石。”《居延汉简》148·41简:“入糜小石十二石为大石七石二斗。”
《漢語大詞典》:石帆
珊瑚虫的一种。呈树枝形,骨骼为角质,著生于海底岩礁间。骨骼中之红色节片可为装饰品。 晋 左思 《吴都赋》:“石帆水松,东风扶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石帆﹝集解﹞引 大明 曰:“石帆紫色,梗大者如筋,见风渐硬,色如漆,人以饰作珊瑚装。”
《国语辞典》:石勒  拼音:shí lè
人名。(西元274~333)字世龙,羯族,上党武乡人,为十六国后赵始主。初归效刘渊,据有襄国,后杀刘曜自称帝,拥有冀并幽司豫兖青徐雍秦十州之地。十六国中,最为强盛。在位十五年卒,谥明帝。
《漢語大詞典》:炼石(煉石)
(1).烧炼丹石。 金 元好问 《尚药吴辨夫寿冢记》:“世乃有烹金炼石,合驻景之剂;衔刀被髮,为厌胜之术。”参见“ 炼丹 ”。
(2).“炼石补天”之省。比喻挽回不利局势。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苦相投,花值繁霜候,真是愁上添愁,又无个炼石奇谋。”
《國語辭典》:炼丹(煉丹)  拼音:liàn dān
古代道士将汞、铅、丹砂等矿石药物置于炉火中烧炼成丹。传说服之可治病强身且长生不老。其目的虽未完全达成,却开启中国化学的先河,造成火药的发明。今中医亦将矿石药物烧炼成丹来治病,如铅丹可治疗结膜炎、腋臭、切伤、吐逆、反胃等。
《國語辭典》:鍊丹  拼音:liàn dān
古代道士将汞、铅、丹砂等矿石药物置于炉火中烧炼成丹。传说服之可治病强身且长生不老。其目的虽未完全达成,却开启中国化学的先河,造成火药的发明。现今中医亦有以矿石药物炼成丹治病者,如铅丹。也作「炼丹」。
《漢語大詞典》:抱石
(1).怀抱石头。谓投水或被投水而死。《韩诗外传》卷一:“ 申徒狄 非其世……遂抱石而自沉於河。” 元 柯丹邱 《荆钗记·祭江》:“指望松萝相倚,谁想你抱石含寃!” 明 张煌言 《吊熊雨殷相公》诗:“半壁雄才终抱石,三台杀气已成虹。”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生负气出门,进退无所,躑躅于 利涉桥 上,将为抱石之谋。”
(2).犹抱璞。 唐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参见“ 抱璞 ”。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传战国楚人卞和献玉璞于楚厉王,因玉工视以为石而非玉,故王以为和欺己,乃断其左足。楚武王时,和再献之,又以为石,乃断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是为和氏之璧。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怀才不遇。《晋书。卷七○。应詹传》:「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若蒙铨召,付以列曹,必能协隆鼎味,缉熙庶绩者也。」
2.战国齐宣王欲任用颜斶,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见《战国策。齐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质朴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禄诱惑。汉。蔡邕〈释诲〉:「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國語辭典》:石柱  拼音:shí zhù
石灰岩洞中,石笋和石钟乳(钟乳石)相连接而形成的柱状地形。
《骈字类编》:石角
唐 杜甫 剑门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國語辭典》:石燕  拼音:shí yàn
1.形状似燕的石块。北周。庾信 喜晴诗:「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唐。卢照邻〈失群雁〉诗:「欲随石燕沉湘水,试逐铜乌绕帝台。」
2.动物名。腕足纲,蠕形无脊椎动物。呈横方形,壳为纯石灰质,两壳间有铰合部,壳中有圆锥螺旋形的大腕骨一对,壳面凸而有幅状褶襞。产于海中。
3.一种鸟,形似蝙蝠,产于石窟树穴中。
《漢語大詞典》:石栈(石棧)
在山间凿石架木作成的通道。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鉤连。” 元 马祖常 《海子桥》诗:“石栈通星汉,银河落水渠。” 陈去病 《泰山绝顶登封处题壁》诗:“石栈千寻迥, 汶 流一綫长。”
《骈字类编》:二石
史记袁盎传袁盎使吴见守从史适为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 南史任昉传常欲营佛斋调枫香二石始入三斗便出教长断曰与夺自己不欲贻之后人 宋史食货志乾道四年诏比建隆之禁第减之凡至城郭五十斤以上乡闾百斤以上私酒入禁地二石三石以上至有官署处四石五石以上者乃死法益䡖而犯者鲜矣收颜氏家训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 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自同之常无厌色水云笈七签鹤鸣神山上治在蜀郡临邛县界治前三共成一带神龙居之有四金钉二石金银蚕三斛亦言尹喜主之
又水经注滩水东北径诸县故城西又东北涓水注之出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
又丹水径二石入北而各在一山角倚相望南为河内北曰上党三郡以之分境有明一统志二石关在嘉定州晏殊类说云龙游县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