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刘真道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3 【介绍】: 南朝宋彭城人。为钱塘令时,遇岁饥,能奉公恤民。迁步兵校尉,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击破仇池氐帅杨难当兵,迁建威将军、雍州刺史。后以破仇池时私分金银宝货,藏匿杨难当善马罪,下狱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冯如愚,字真道,渠江(今四川广安)人。徽宗大观进士(《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四)。按:经查清雍正、咸丰、光绪《广安州志》,“大观进士”中有何如愚,而无冯如愚。未知《宋诗纪事补遗》何据。今姑从之,俟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0—1381 【介绍】: 元明浙江浦江人,字景濂,号潜溪。幼敏明强记,从吴莱等名师学。元顺帝至正中,隐居龙门山,号玄真子。朱元璋取婺州,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授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书。主修《元史》,又预修日历等。迁国子司业、礼部主事,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洪武十三年,其长孙宋慎坐胡惟庸党死,帝欲置其死,赖皇后太子力救,乃全家谪茂州卒于夔州。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正德中,追谥文宪。有《宋学士文集》。
词学图录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濂制,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有《宋学士文集》。
人物简介
宋濂(一三一零—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浦江人。早年师从柳贯、黄潜,元时授翰林院编修,隐居不赴。明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诰,任《元史》总裁,以老致仕。谥“文宪”。有《宋学士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景濂,金华人。洪武时官学士。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用荐除翰林编修,以亲老辞,入仙华山为道士。明初徵授皇太子经,为元史总裁官,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兼太子赞善大夫。正德中追谥文宪。有潜溪、翰苑、芝园、萝山诸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四
濂字景濂,浦江人。元末,以翰林院编修徵,不就。太祖取婺州,召见濂,还金陵,徵为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改起居注。洪武初,充《元史》总裁官,除翰林学士。降编修,迁国子司业,谪安远知县。召为礼部主事,迁赞善大夫,擢侍讲学士,进学士承旨,致仕归。以孙慎得罪,安置茂州,道卒。正德中,追谥文宪。有《潜溪》、《銮坡》、《芝园》、《萝山》、《朝天》诸集七十五卷。 (王世贞《艺苑卮言》:高帝尝谓宋濂:「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才思之雄,卿不如祎;学问之博,祎不如卿。」又尝与刘诚意论文,诚意谓:「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 徐泰《诗谈》:宋景濂、王子充诗亦纯雅,以文名。 沈士谦《明良录略》:濂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 《诗薮》:宋承旨不喜作六朝语,而《思春曲十韵》如「南浦沈书传素鲤,东风将恨与新莺」,「物华半老胭脂苑,春雾轻笼翡翠城」,「因弹《别鹤》心如剪,为妒文鸳绣懒成」,「阳台树密朝霞迥,巫峡潮回暮渚平」等句,特精工流丽。 田按,景濂自幼嗜学,家贫无书,每假藏书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不敢逾期约。又尝入青萝山,不下书屋者屡年。得郑氏所畜书数万卷,无不尽阅,阅无不尽记。师事吴渊颖、黄文献、柳待制,皆元代耆宿。学既刻苦,授受复有渊源,故所著文章,雄峙一代。遭时遇主,司制作之柄,为开国文臣之首。蛮夷朝贡,数问宋先生安否,日本得《潜溪集》,雕板国中。当其恩遇优浓,醉学士之诗歌,甘露百岁衣之赏赐,论者传为盛事。暨乎安置茂州,侘傺于荒江野寺,投缳以殁。方希古祭文云:「公之厌斯世而不居,甘远迹于峨岷,盖将吊重华于九疑,唁屈子于江滨。吁!可悲也!」集中小诗,犹是元习;长篇大作,往往规模退之,时亦失之冗遝。盖兼才为难,自唐以来如韩退之、苏长公世不多见,正不必美备难具也。)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十二
陈氏,自号归真道人,内务府正黄旗人,镶蓝旗满洲内阁中书赫舍里氏巴尼浑室。有《冰雪堂诗稿·附词》。
女弟子毓华诗稿序略
道人幼颖悟,三岁时,指书上“门”字曰:“门也。”父异之。于归五年而寡,逾年,子女俱殁,惟依兄嫂,以课诸侄为事,同时有静怡主人、冷斋夫人者相契好,每有馈遗,则辞不受曰:“我无以报之也。”守节三十年,备尝艰苦,诗中所咏,其所历之实境也。
《漢語大詞典》:真道
犹真理。旧时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义。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所以真道不交乎世,神仙罕游人间,正为此耳。” 唐 康骈 剧谈录·严使君遇终南山隐者:“ 大中 末, 建州 刺史 严士则 本 穆宗 朝为尚衣奉御,颇好真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叙》:“抑或有心怀疑义者欲寻其绪而识其端,不遇解释之人而疑终莫袪,无怪乎真道日在天下而真理终不明於人心也。”
《国语辞典》:言真道假  拼音:yán zhēn dào jiǎ
泛指批评议论。《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件件的翻覆认看,言真道假、弹觔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
《漢語大詞典》:应真(應真)
谓方是真话。 唐 韩偓 《无题》诗之二:“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佛教语。罗汉的意译。意谓得真道的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 李善 注:“应真,谓罗汉也。” 李周翰 注:“应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龄 《诸官游招隐寺》诗:“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罗汉第五尊失队:“予往 临川 景德寺 ,与 谢无逸 辈升阁,得 禪月 所画十八应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宋子昭画:“丙辰二月二十一日,过 商丘 宋子昭 户部观画, 李伯时 白描十八应真,最为奇妙。”
《國語辭典》:南北宗  拼音:nán běi zōng
1.唐代时,佛教禅宗自五祖圆寂后,分为南北二宗。南宗系六祖慧能所创,北宗系神秀所创。
2.金朝时,道教分为南北二宗。北宗为王哲所创,南宗为刘海蟾所创。
3.明代董其昌将唐代至元代著名山水画家分为南北二宗。南宗师祖王维,著重水墨渲染而少钩勒,以秀丽著称。北宗师祖李思训,山石峭拔,多用青绿浓重之色,以刚劲称胜。
《漢語大詞典》:五祖七真
道教语。指全真道的北五祖、南五祖和七真人。见 元 李道谦 七真年谱。 元 杨景贤 《刘行首》第一折:“欲要见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随百顺。”
《国语辞典》:北七真  拼音:běi qī zhēn
道教全真道开山的七位祖师。分别为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都是王重阳的弟子。全真道被视为丹道北宗,即北宗七真。
《国语辞典》:非七真  拼音:fēi qī zhēn
道教全真道创始者王重阳的七大弟子,包括马钰、刘处玄、谭处端、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元世祖至元六年皆封为真人。
《漢語大詞典》:南五祖
指道教全真道所尊的南方五位祖师,即 北宋 张用成 (号 紫阳 )、 石泰 (号 杏林 )、 南宋 薛道光 (号 紫贤 )、 陈楠 (号 翠虚 )和 白玉蟾 (号 海琼子 ),与道教全真道的创立者北五祖相对而称。参阅 明 王圻 续文献通考
真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实之道也。瞿醯经下曰:「我行真道,何用咒术事耶?」
无上正真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 samyaksam%bodhi之古译。无量寿经上曰:「时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又曰:「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