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树立(樹立)  拼音:shù lì
建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汝曹若观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未能出家。」
《國語辭典》:起立  拼音:qǐ lì
起身站立。汉。王充《论衡。乱龙》:「拜谒起立,向之泣涕沾襟,久乃去。」《汉书。卷七。昭帝纪》:「三年春正月,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國語辭典》:小麦(小麥)  拼音:xiǎo mài
植物名。禾本科小麦属。茎秆直立,高三、四尺,中空有节。叶细长而尖,平行脉。穗状花序直立,小穗含三至九朵小花,无芒或具芒。品种多,有冬小麦和春小麦之别。与大麦同为栽培最古的作物,亦为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果实也称为「小麦」,多粉,可制造面粉,以供食用。
《國語辭典》:鹄立(鵠立)  拼音:hú lì
1.像鹄一样伸长脖子站立著。形容人引领而望。《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今整勒士马,瞻望鹄立。」《晋书。卷七一。孙惠传》:「控马鹄立,计日俟命。」
2.依序并立。宋。苏轼 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诗:「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漢語大詞典》:从生(從生)
指人。人直立而行,故称。逸周书·文传:“故诸横生尽以养从生,从生尽以养一丈夫。” 孔晁 注:“横生,万物也;从生,人也。一丈夫,天子也。” 清 戴震 《原善中》:“从生而官器利用以驭,横生,去其畏,不暴其使。”
《國語辭典》:挺拔  拼音:tǐng bá
1.直立高耸。如:「挺拔的松树。」
2.独立特出的样子。《宋史。卷三三一。沈遘传》:「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
3.坚强有力。如:「他的书法,刚劲挺拔,力透纸背。」
《國語辭典》:棕榈(棕櫚)  拼音:zōng lǘ
植物名。棕榈科棕榈属,常绿乔木。干直如柱,无枝,高三丈馀,雌雄异株,叶圆扇形,掌状分裂,柄甚长,丛生茎顶,叶柄下端包有褐色纤维质叶鞘。夏初开花,肉穗花序,黄白色。核果球形,蓝黑色。纤维质叶鞘包于茎干上,俗称为「棕毛」,强韧耐水湿,可制绳子、扫帚、雨具等,未开花苞可供蔬食。也称为「栟榈」。
《國語辭典》:瘦削  拼音:shòu xuè
身体消瘦,肌肉减削。《南史。卷六二。贺玚传》:「昔腰过于十围,今之瘦削,裁二尺馀。」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一八首之八:「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
《國語辭典》:瘦硬  拼音:shòu yìng
字体细而健劲。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漢語大詞典》:净植
洁净地直立着。 宋 周敦颐 《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浄植。”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莲蓬人〉诗》:“好嚮 濂溪 称浄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分類:洁净直立
《國語辭典》:僵立  拼音:jiāng lì
直立不动。《宋史。卷三六七。杨存中传》:「馀党万人僵立失措,存中跃马叱之,皆怖而降。」
分類:直立
《國語辭典》:峭立  拼音:qiào lì
1.山壁直立。如:「要登上那峭立的崖壁,谈何容易!」
2.形容人个性刚直。《北史。卷三○。卢玄传》:「昔太丘道广,许劭知而不顾;嵇生峭立,钟会遇而绝言。」
《國語辭典》:桫椤(桫欏)  拼音:suō luó
植物名:(1)桫椤科桫椤属,常绿木本。干高数公尺至十馀公尺,下方密被交缠不定根。三回羽状裂叶,长一至二公尺,丛生干顶,叶总柄有细刺,小裂片背生孢子囊群。多生于湿暖的地方。(2)山茶科紫茎属,落叶乔木。干高六至七公尺,树皮平滑,赤褐色,叶互生,椭圆形,细锯齿缘。夏季叶腋开白花,瓣五片,形似山茶,蒴果广卵形。木料坚实。也称为「夏椿」、「沙罗」。
《國語辭典》:耸立(聳立)  拼音:sǒng lì
高立。如:「广场中央耸立著伟人的铜像。」
《漢語大詞典》:卓地
(1).直立于地。 唐 张祜 《答僧赠柱杖》诗:“画空疑未决,卓地计初成。” 清 黄景仁 《华不注》诗:“卓地青莲忽千仞,虎牙森立羊肠紆。”
(2).叩地;击地。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宠礼:“ 世宗 於柩前以所执玉鉞卓地慟哭者数四。”
分類:直立
《國語辭典》:立正  拼音:lì zhèng
端正直立。通常在军事或体操口令上,命令人在原地站好,挺胸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