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松花蛋
用石灰、黏土、盐水、稻壳等搅匀,包在鸭蛋或鸡蛋的壳上,使之凝固变味而制成的蛋。因蛋清上呈现松针形的花纹,所以叫“松花蛋”,亦称“ 松花彩蛋 ”。省称“松花”。俗称“皮蛋”、“变蛋”。
《漢語大詞典》:盐煮笋(鹽煮笋)
菜名。用盐水煮过的竹笋。 鲁迅 《呐喊·孔乙己》:“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
《漢語大詞典》:盐水佛(鹽水佛)
以达赖或高僧棺内渗出的盐水和黄土做成的小佛像。 清 许光世 《西藏新志》:“如达赖及尊贵之高僧圆寂,歛尸棺内,塞之以盐,盐水漏於棺底,则以黄土和之,作小佛像,名盐水佛,最为贵重。得之甚艰,若得之者,异常寳重,永传於家。”
《國語辭典》:咸鸭蛋(鹹鴨蛋)  拼音:xián yā dàn
用盐腌制成的鸭蛋。其制法为将盐水煮沸,冷却后将鸭蛋浸泡其中约二十五天即成。也称为「咸蛋」。
《国语辞典》:盐水蜂炮(盐水蜂炮)  拼音:yán shuǐ fēng pào
台南市盐水区在元宵节举行的活动。相传清嘉庆年间,盐水区曾因瘟疫肆虐长达二十馀年,经当地商绅居民商议后,决定于元月十三日关帝爷神诞日,迎请关帝爷及众神出巡,并于沿途施放大量的鞭炮,以求消灾解厄、驱除瘟疫。三天后,瘟疫果然就此消失。之后,盐水地区都会在每年元宵节时,举行这种大量施放爆竹的神明绕境活动。并已成为台湾极富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而所施放的鞭炮,后来又逐渐发展出各种富有变化的爆竹,施放时如群蜂出巢,故称为「蜂炮」。当地人相信施放的蜂炮响得愈久的人,他的家庭也会愈发、愈兴旺。
《国语辞典》:盐水选种(盐水选种)  拼音:yán shuǐ xuǎn zhǒng
一种选种方法。先将种子倒入盐水中搅拌,取沉在下面的种子供播种之用。此一方式可使秧苗健壮,发芽整齐,并具有消毒和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国语辞典》:咸蛋(咸蛋)  拼音:xián dàn
用盐腌制成的鸭蛋。其制法为将盐水煮沸,冷却后将鸭蛋浸泡其中约二十五天即成。也称为「咸鸭蛋」。
《国语辞典》:氯化银(氯化银)  拼音:lǜ huà yín
将盐酸或食盐水的溶液加于热硝酸银溶液中,所产生的白色沉淀物。曝光会变成黑紫色,常用作摄影的感光剂或用于银镀、医疗等。
《国语辞典》:盐藏品(盐藏品)  拼音:yán cáng pǐn
一种食品保存法。将原料撒盐或以盐水浸渍处理,以脱去一部分水分,且使食盐渗透到食品中,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并提高其保藏性。
《漢語大詞典》:桄榔须(桄榔鬚)
桄榔树叶下的须子,细长如马尾,用盐水浸渍后异常坚韧,常用以缚船。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贾人船不用铁钉,只使桄榔鬚繫缚,以橄欖糖泥之,糖乾甚坚,入水如漆也。”
《國語辭典》:含漱剂(含漱劑)  拼音:hán shù jì
一种外用药品溶液,不可吞服。漱口后具有清洁与除臭之效,并可用于防治口腔与喉部的感染。
《國語辭典》:溶质(溶質)  拼音:róng zhí
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如食盐溶液中的食盐。
《國語辭典》:卤菜(滷菜)  拼音:lǔ cài
用酱油、香料等卤汁烹制而成的菜食。
盐水佛
【佛学大辞典】
(杂名)西藏新志中曰:「如达赖及尊贵之僧圆寂,敛尸棺内,塞之以盐,盐水漏于棺底,则以黄土和之,作小佛像,名盐水佛,最为贵重,得之甚艰。若得之者,异常宝重,永传于家。」
盐水海
【三藏法数】
金刚三昧经云:海有金刚轮随时转故,令大海水同一咸味,故名盐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