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水泥  拼音:shuǐ ní
一种建筑材料。混合石灰石跟黏土后,用水澄洗,烧成块状,再用机器碾成的粉末。使用时加细沙拌水,乾燥后坚硬如石。可用以铺筑街道、地板或墙壁等。因初由西洋传入,故也称为「洋灰」。也译作「士敏土」、「水门汀」。
《國語辭典》:青泥  拼音:qīng ní
青色的污泥。唐。韩愈〈病鸱〉诗:「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宋。苏轼〈次韵答王定国〉诗:「传闻都下十日雨,青泥没马街生鱼。」
《漢語大詞典》:青泥城
古地名。在今 陕西 蓝田县 南。 东晋 刘裕 遣将入 武关 ,进屯于此,大败 后秦 之兵。元和郡县志·京兆府上:“县理城,即 嶢柳城 也,俗亦谓之 青泥城 。 桓温 伐 苻健 ,使将军 薛珍 击 青泥城 ,破之,即其处也。” 张驹贤 考证:“‘泥’作‘埿’,与 嶢柳 非一地…… 顾祖禹 曰:‘ 嶢柳城 ,今 蓝田县 治。 青泥城 ,在县南七里。’”
《漢語大詞典》:青泥岭(青泥嶺)
岭名。在今 甘肃省 徽县 南。历来为 甘 陕 入 蜀 之要途。元和郡县志·兴州:“ 青泥岭 ,在县( 长举 )西北五十三里 接溪山 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 青泥岭 。”
分類:甘肃历来
《漢語大詞典》:翻浆(翻漿)
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漢語大詞典》:泥淤
淤泥;烂泥浆。宋史·汪纲传:“乃开浚八千餘丈,復创牐江口,使泥淤弗得入,河水不得洩,於涂则尽甃以达城闉。”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进旅店,鞋袜已为泥淤湿透,索火烘之。”
《漢語大詞典》:地浆(地漿)
黄泥浆水,古人用来解毒。宋史·方技传上·刘翰:“半天河、地浆、皆水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二·地浆﹝释名﹞引 陶弘景 曰:“此掘黄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搅浊,少顷取清用之,故曰地浆,亦曰土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张华 博物志、 陶弘景 《名医别録》并载‘地浆解毒法’。”
《漢語大詞典》:潦淖
淤泥,泥浆。 唐 欧阳詹 《南阳孝子传》:“平田积水,潦淖到脛。”
分類:淤泥泥浆
《漢語大詞典》:陶衣
俗称护胎釉。涂抹在陶器胎釉之间的薄层泥浆。作用是保护陶胎,美化陶面。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有时在上彩之前还涂上一层白色或浅红色的陶衣,使整个画面更为鲜艳夺目。”
《國語辭典》:咸鸭蛋(鹹鴨蛋)  拼音:xián yā dàn
用盐腌制成的鸭蛋。其制法为将盐水煮沸,冷却后将鸭蛋浸泡其中约二十五天即成。也称为「咸蛋」。
《国语辞典》:法华器(法华器)  拼音:fǎ huā qì
陶胎上用特制带管的泥浆袋,勾勒出凸起的纹饰轮廓,然后分别用黄、绿、紫等低温釉料,在轮廓线中填上所需色彩,再入窑烧成,因此作品有线塑的趣味。盛行于晋南一带。
《漢語大詞典》:圪渣
附着在器物上的干了的粥、糨糊、泥浆等。三弦书《卖丫环》:“吃锅领、锅圪渣,一天叫你喝两顿,看你丫头怕不怕!”
《漢語大詞典》:墙皮(牆皮)
亦作“墻皮”。 墙壁的外层。多以泥浆拌和稻草,涂墙壁外表而成。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时 哥舒曜 孤军无援,粮储不继,贼得其便,重围数周,甲士日唯半菽,马淘墙皮而蒭焉。”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一章:“二十六岁的大小子 李大山 ,和他的二十四岁的媳妇 耿月娇 ,住在墙皮都剥落了的东间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