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7,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登揽
登带
登涂
诞登
登禅
登济
登探
登云梯
拜登
登岁
登衡
登晨
登霄
登讲
登豆
《漢語大詞典》:登揽
登高揽胜。擥,同“ 揽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同僚佐登擥其上,见夫烟栖雨宿,云出月来,归鸿野鶩,如飞几席之上。”
分類:登高揽胜
《漢語大詞典》:登带(登帶)
超过衣带。左传·昭公十一年:“今 单子 为王官伯,而命事於会,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
分類:超过衣带
《漢語大詞典》:登涂(登塗)
见“ 登途 ”。
《漢語大詞典》:登途
亦作“ 登涂 ”。 上路;起程。 唐 梁肃 《述初赋》:“何皇鉴之偏属,降湛恩於鯫生。若侧足以登涂,方飭躬以效诚。” 宋 朱熹 《答汪尚书书》:“伏蒙劝行,尤荷眷念……但老人年来多病,既不敢劳动登途,又不敢远去膝下,只此一事,便自难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舍利弗 与众而辞别,是日登途便即发。”
分類:上路起程
《漢語大詞典》:诞登(誕登)
登上。诞,语助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妾身拟入空门,顿把红妆浄洗。师父诞登觉岸,还须宝筏相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道岸诞登钦正道,威风凛凛万年新。”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这位诞登大宝的圣人--大人,与《易经》上的大人稍微不同。”
《漢語大詞典》:登禅(登禪)
谓受禅让,登帝位。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之六:“ 陈留 归蕃,我皇登禪。” 晋 曹毗 《歌世祖武皇帝》:“应期登禪,龙飞紫庭。” 隋 李播《周天大象赋》:“嘉 大舜 之登禪,耀黄星而靡锋。”
分類:禅让帝位
《漢語大詞典》:登济(登濟)
登上,渡过。 晋 郭璞 《〈山海经〉序》:“ 穆王 驾八骏之乘,右服盗驪,左驂騄耳, 造父 为御, 犇戎 为右,万里长騖,以周歷四荒,名山大川,靡不登济。”
分類:渡过
《漢語大詞典》:登探
登高探险。 唐 沈佺期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诗:“兹山界夷夏,天险横寥廓。太史漏登探,文命限开凿。”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周王 之马跡不至, 谢公 之屐齿不及。巖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嘆。”
分類:登高探险
《國語辭典》:登云梯(登雲梯)  拼音:dēng yún tī
仙人藉著云层到达天上,故称为「云梯」。登云梯比喻登仙。《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漢語大詞典》:拜登
接受赐赠的敬词。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 小白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清 王夫之 《六十初度答徐蔚子启》:“拜登不言颜甲,念雉坛之存者几人;晋祝将俟先庚,记鹤羽之归来隔岁。”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长生殿:“ 黄六鸿 者, 康熙 中,由知县行取给事中入京,以土物并诗稿,遍送名士。至宫赞 赵秋谷 执信 ,答以柬云:‘土物拜登,大稿璧谢。’ 黄 遂衔之刺骨。”
分類:接受敬词
《漢語大詞典》:登岁(登歲)
(1).丰年。 晋 陶潜 《有会而作》诗序:“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
(2).升于岁首。《旧唐书·音乐志三》:“玄鸟司春,苍龙登岁。”
分類:丰年一月
《漢語大詞典》:登衡
刊登选用。 明 张居正 《答广西宪副吴道南书》:“深荷雅情,登衡拙稿,一时漫兴耳,何足灾梓。”
分類:刊登选用
《漢語大詞典》:登晨
(1).升登玉宸。道教谓飞升到三清界。云笈七籤卷二十:“当思夫人姓讳形像然后呪,则魂神澄正,明星懽悦,天光洞映,使魂影俱飞登晨也。”云笈七籤卷三十:“玉华引日,太一并形,千乘万骑,举身登晨,白日升天。”
(2).犹天明。云笈七籤卷三十:“日之正中为白日,鷄之始鸣为登晨。”
《漢語大詞典》:登霄
登上云霄。比喻升迁。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谢上表》:“出泥登霄,从骨生肉,唯有一死,拟将报恩。”
《漢語大詞典》:登讲(登講)
上台讲解。南史·严植之传:“以 植之 兼五经博士……每当登讲,五馆生毕至,听者千餘人。”
分類:上台讲解
《漢語大詞典》:登豆
泛指祭器和食器。《宋史·乐志九》:“登豆在列,膋香荐诚。” 元 范梈 《将赴江淛大府校进士试作十二韵》:“山英茗在瀹,舘饭菰登豆。”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正俗:“盖古人席地而坐……而殽品实置於地上,恐泥土沾污,故设登豆,且欲使稍高以便匙筯耳。”
分類:祭器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