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症 → 證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离位(離位)
(1).离开本位、职守。庄子·渔父:“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尊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 成玄英 疏:“若四者守位,乃教治盛美;若上下相冒,则乱莫大焉。”韩非子·喻老:“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
(2).伤科病症名。即脱臼、脱骱。指组成关节的骨端脱离其正常位置。一般由外伤引起,多发生于肩、肘关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抱膝》:“膝盖骨……若有所伤,非骨体破碎,即离位而突出于左右。”
《國語辭典》:切脉(切脈)  拼音:qiè mài
中医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按在手腕的脉搏上,以检查病人的健康状况。《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公孙也无奈何,忙走到书房去问候。陈和甫正在那里切脉。」
《漢語大詞典》:水湿(水濕)
(1).水气;潮气。 汉 陆贾 新语·资质:“夫楩柟豫章,天下之名木……精捍直理,密緻博通,虫蝎不能穿,水湿不能伤。”
(2).沾水变潮;潮湿。《元典章·户部七·押运》:“解纳金银、疋帛、寳钞诸物到来 大都 ,检覷得多有水湿,浥变损坏,短少数目。”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一时早见堂屋里靠西边那扇大槅窓上水湿了一大片。” 沙汀 《记贺龙》十六:“现在还是个水湿屋子,主要要形成一个战斗中心才对呢。”
(3).因经常坐卧湿地,汗出沾衣或涉水淋雨等引起的病症。《诗·小雅·巧言》“既微且尰”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曰:“皆水湿之疾也。”
《國語辭典》:转机(轉機)  拼音:zhuǎn jī
1.情势好转的迹象。常指事情有挽回的希望或病势脱离危险。如:「就在我们打算放弃这个计画时,事情忽然有了转机。」《镜花缘》第二九回:「多九公见世子已有转机,因向通使道:『世子之病,业已无碍,请国王只管放心。』」
2.途中转搭别的飞机。如:「这家航空公司没有直飞夏威夷的班机,你必须到日本转机。」
《漢語大詞典》:热风(熱風)
(1).夏季风;炎热的风。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热风翕而起涛,丹气赫而为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驼:“流沙夏多热风,行旅遇之即死。风将至,驼必聚鸣,埋口鼻于沙中,人以为验也。” 瞿秋白 《乱弹·菲洲鬼话》:“沙漠里吹来的热风还在波动着蒸闷的空气。”
(2).中医病症名。由风邪挟热所致的一种病。云笈七籤卷七一:“右五味搅和,令调以枣肉,和为丸,如大麻子许。每食后一丸,去心忪热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郑云逵 与 王彦伯 为邻,尝有客求医,误造 云逵 ,诊曰:‘热风。’客又请药方, 云逵 曰:‘药方即不如东家 王供奉 。’客惊而去。自是京城目乖宜者为热风。”
《漢語大詞典》:逆气(逆氣)
(1).违逆不顺之气。管子·七臣七主:“人不足则逆气生,逆气生则令不行。”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国》:“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 清 蒲松龄 《为花神讨封姨檄》:“恃贪狼之逆气,漫云 河伯 为尊。”
(2).中医指五脏六腑之气逆行不顺的病症。如气喘、呕吐、打嗝等。《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皆何藏使然?愿闻其故。”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孤有逆气病,常储水卧头,以铜器盛臭恶。”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皆是枳实之功。”
(3).指怨恨之气。《云南民族文学资料·阿依得的故事》:“ 木老爷 恨得咽了两口逆气,恨恨地说:‘哼! 阿依得 这家伙实在可恶!’”
《國語辭典》:风病(風病)  拼音:fēng bìng
1.风痹、半身不遂等病症。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尉迟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也作「风疾」。
2.精神病。《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
《國語辭典》:青盲  拼音:qīng máng
1.色盲患者于各色中,唯独不能分辨青色者,称为「青盲」。
2.病名。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眼病。由眼内压力增高所引起。参见「青光眼」条。
《國語辭典》:阴毒(陰毒)  拼音:yīn dú
1.阴险且毒辣。如:「他可是个阴毒小人,你多多提防!」
2.中医上泛指无热象的炎症、脓疡。
《國語辭典》:热病(熱病)  拼音:rè bìng
中医指夏天的暑病,或因外感暑热而引发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较急,而且容易化燥伤阴。
《國語辭典》:热毒(熱毒)  拼音:rè dú
中医上指受疫疠火热所致的发热性外科脓疡。以高热、头面口咽肿痛、出血斑疹等为其特点。
《國語辭典》:头疼(頭疼)  拼音:tóu téng
1.头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殷氏便接口道:『那个还价?』赵聪道:『便是我们舍个头疼,替他胡乱还些罢。』」也作「头痛」。
2.令人感到烦恼或讨厌。如:「这件事情,实在很令我头疼,不知该如何处理?」也作「头痛」。
《漢語大詞典》:阳病(陽病)
中医指阳虚有寒的病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曰:‘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
《漢語大詞典》:异疾(異疾)
奇怪的病症。 唐 杜牧 《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人言异人,能愈异疾。”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医工莫知主名,可谓异疾。”
分類:奇怪病症
《漢語大詞典》:疑疾
(1).多疑的病。易·丰:“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孔颖达 疏:“往则得见疑之疾,故曰往得疑疾也。” 高亨 注:“疑疾,多疑之病,精神病之一种。”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諫议大夫 崔颂 ,博学君子人也。性有疑疾,防闲闺门,过於严密。圬者涂室,以帛幕其目,恐窃视其私也。”
(2).疑难病症。 宋 邵雍 《谢圆益上人惠诗一卷》诗:“览公诗十首,起我意何多!似药驱疑疾,如茶涤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