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俉俉
疏远之貌。太平御览卷四六九引国语:“乃歌曰:‘暇豫之俉俉,不若乌乌。’”注:“俉俉,疏远之貌。”今本国语·晋语二作“吾吾”。 韦昭 注:“吾,读如鱼。吾吾,不敢自亲之貌也。”
分類:疏远
《国语辞典》:孽子孤臣  拼音:niè zǐ gū chén
被疏远、孤立的臣子与失宠的庶子。参见「孤臣孽子」条。《红楼梦》第一二○回:「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委得的。」
《国语辞典》:疏不谋亲(疏不谋亲)  拼音:shū bù móu qīn
关系疏远的人不能图谋干预关系亲近的人。汉。刘向《说苑。卷二。臣术》:「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
《国语辞典》:胯骨轴儿(胯骨轴儿)  拼音:kuà gǔ zhóu ér
1.腰胯的关节。
2.俗称很疏远的亲戚为胯骨轴儿上的亲戚。
《国语辞典》:葭莩之末  拼音:jiā fú zhī mò
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幼学琼林。卷二。外戚类》:「自谦劣戚,曰忝在葭莩之末。」
分类:疏远亲戚
《国语辞典》:葭莩之亲(葭莩之亲)  拼音:jiā fú zhī qīn
葭莩,芦苇中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
《国语辞典》:外四家儿(外四家儿)  拼音:wài sì jiā ér
非亲非故,关系疏远。《金瓶梅》第二一回:「金莲道:『俺每是外四家儿的门儿的外头的人家。』」
《国语辞典》:远不间亲(远不间亲)  拼音:yuǎn bù jiàn qīn
关系疏远的人不能隔离关系亲近的人。「间」文献异文作「閒」。《管子。五辅》:「夫然,则下不倍上,臣不杀君,贱不踰贵,少不陵长,远不閒亲,新不閒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也作「疏不间亲」。
《國語辭典》:隔二偏三  拼音:gé èr piān sān
1.比喻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致。如:「你别总是隔二偏三的,真扫大夥的兴。」也作「隔二骗三」。
2.形容地方偏僻、遥远。《金瓶梅》第七九回:「何大人便来看你,我扶你往后边去罢,这边隔二偏三,不是个待人的。」
《漢語大詞典》:灰孙子(灰孫子)
关系疏远、辈分极小的后代。多含贬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又不是众人的灰孙子。”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人那有遥管十余代以后的灰孙子时代的世界的闲情别致也哉?” 王汶石 《大木匠》:“这灰孙子,倒调笑起老娘来了!”
《漢語大詞典》:胡越同舟
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 宋 苏轼 《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 胡 越 可使相救如左右手。”《“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双方务念兄弟急难之情,感胡越同舟之谊,屏除意气,宏济艰屯。”
《國語辭典》:不即不离(不即不離)  拼音:bù jí bù lí
佛教用语。中国佛教如来藏系的思想。谓清净的本心与轮回世界的关系,既不是等同,也不是两种各别的个体。《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后多比喻对人的态度,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如:「她不即不离的态度,让他苦恼万分。」
《漢語大詞典》:避凉附炎(避涼附炎)
谓疏远避开无权势者,亲热攀附有权势者。
《漢語大詞典》:亲疏贵贱
亲密、疏远、富贵、贫贱的种种关系。指各种不同身分、不同关系的人。例如: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予乐。——《史记·乐书
《漢語大詞典》:轻邈(輕邈)
看轻,疏远。 清 李玉 《永团圆·江纳劝女》:“儿夫贪冒,把髮妻轻邈。”
分類:看轻疏远